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简介中心简介 

中心简介

信息来源:中心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9-05 【字体: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是由深圳市政府设立的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处级)。多年来,在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和关心下,我单位培养引进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配置了一系列先进的设备设施,在服务能力、实验室建设、科研教学方面日趋完善,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体系和相关的科学研究体系。我中心不断弘扬“团结、创新、科学、奉献”的疾控精神,践行“守护健康生活”的职业使命,以建设全国一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目标,力争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等方面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一、机构沿革

中心前身可追溯到50年代初宝安县卫生院的防疫组。1979年在宝安县卫生防疫站基础上成立深圳市卫生防疫站;1982年更名为深圳市卫生防疫所;1985年从罗湖区新园路迁址至田贝一路。随着监督职能的剥离,2002年正式更名为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沿用至今,2010年从罗湖迁至塘朗山下。


W020140609332493978775.jpg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职能任务


七大职能2.png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

开展疾病监测;研究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非传染性疾病等疾病的分布,探讨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流行规律;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规划、计划和方案,预防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救灾防病的应急准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后疫病进行监测报告,提供预测预警信息;开展现场调查处置和效果评估。

(三)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

管理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报告、分析和评价疾病与健康危害因素等公共卫生信息,为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和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四)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

开展食源性、环境性疾病监测、调查处置和公众营养监测与评价;对生产、生活、工作、学习环境中影响人群健康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与评价,提出并落实干预策略与措施,预防控制相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五)实验室检测评价分析。

研究、应用实验室检测与分析技术,开展传染性疾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检验,开展中毒事件的毒物分析,开展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的生物、物理、化学因子的检测、鉴定和评价,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传染性疾病的诊断、疾病和健康相关危害因素的预防控制及卫生监督执法等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六)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普及卫生防病知识,对公众进行健康指导;协同有关部门和组织,对公众不良健康行为进行干预,促进公众掌握自我保健与防护技能。

(七)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

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业务与技术培训,提供技术指导、技术支持和技术服务;开展应用性研究,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指导和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与评估。

三、机构建设

(一)体系建设。

深圳市疾病预防与控制系统是以市疾控中心为龙头,以11个区疾控中心为骨干,以100多家医院防保科及街道预防保健所和600多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为网底的网络体系。

(二)科室设置。

1. 职能科室(7个):

办公室、党委办公室、人事保卫科、财务科、业务管理科(基层公共卫生促进部)、科教管理科、总务设备科。

2. 业务科室(15个):

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病原微生物检测所、免疫规划所、毒理研究所、艾滋病预防控制所、理化检测所、消毒与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所、环境健康与学校卫生所、营养与食品安全所、信息技术部、健康教育所、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部、质量技术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室(二英研究室)、中心实验室(分子流行病研究室、中心生物样本库)。(见下图)


新科室设置1.png

(三)队伍建设。

在岗员工279人,其中在编人员234人。从学历结构划分,博士61人(21.9%),硕士118人(42.3%);从职称结构划分,高级职称153人(54.8%),中级职称70人(25.1%)。高层次人才累计拥有48人,其中省部级5人、国家级1人。39人在15所大学取得研究室指导老师资格,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1人,近10年累计培养研究生约430人。

(四)固定资产。

中心目前占地面积3.25万,建筑面积4.2,共有综合楼、理化检验楼、微生物实验室、毒理实验楼、后勤服务楼、职工食堂6栋建筑。2020年中心获批实验室升级改造应急工程项目,总投资5.71亿元,改造后实验室基础设施、仪器设备平台、智慧化运营管理能力均达到国内一流标准。现有仪器设备总资产4.64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7台。

四、能力建设

中心在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寄生虫疾病、疫苗相关疾病方面具备较强的防控能力,设立以来成功应对登革热、人禽流感、SARS等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实验室检测、疾病及相关危害因素监测与预警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人民健康和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一)重大传染病防控。

在艾滋病预防控制方面,通过监测全市艾滋病的发生和流行因素,组织实施有关艾滋病防治项目的专题调查工作,对各单位初筛阳性标本的确认以及对有关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进行技术培训、业务指导和质量控制等方式,提高广大民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水平,降低艾滋病在吸毒人员、暗娼人群等高危人群中流行率和向一般人群传播扩散速度,遏止艾滋病在我市快速增长势头,将我市人群总感染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从2001年起,开展预防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控制项目,指导各相关单位对HIV感染孕产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网络直报,并指导全市HIV阳性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预防性用药、喂养方式和随访等综合性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应用规范的干预和治疗方法,最大程度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发生。

在乙型肝炎预防和控制方面,有效实施乙肝母婴阻断项目,顺利控制了乙肝传播。2012年9月起全市助产机构对孕产妇免费检测乙肝两对半,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在流感及人禽流感等重大呼吸道传染病方面,通过对当地重大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快速诊断检测和病原体分离培养、鉴定和分析研究,掌握我市流感、人禽流感等重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了解其抗原性和基因特性变异,及早发现变异株,为政府提供流感及人禽流感等重大呼吸道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决策依据。

及时掌握和控制霍乱、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为深圳社会经济建设和居民生命健康服务。

(二)寄生虫疾病防治。

在巩固疟疾、肝吸虫病防治成果的基础上,控制其发病率;开展人群肝吸虫感染的基线调查和深圳市淡水鱼感染肝吸虫囊蚴的流行病学调查;提高居民和学生对疟疾、肝吸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三)疫苗相关疾病防治。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按照国家免疫规定确定的疫苗接种和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做好免疫规划工作的技术指导、现场督导、检查和评估,开展免疫规划相关监测和专题调查研究,参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以及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全市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各月90%以上的目标。

进一步推进规范乙肝母婴阻断技术措施,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同时,依托《深圳市妇幼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完善相应功能,目前已实现新生儿接种记录及统计上报信息化管理。

(四)流调应急能力建设。

建设200人市级流行病学调查队伍,组建涵盖各级疾控、医疗卫生、街道公共卫生机构等传防应急、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约2700人的全市三级流调队伍,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队伍管理办法,建立“平战结合”的队伍建设机制,拥有移动方舱实验室、消毒指挥车、流调采样车等应急车辆配备。近10年来,顺利处置包括2003年SARS疫情、2006年全国首例H5N1禽流感、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3-2016年H7N9禽流感、2014年登革热疫情、2015年MERS疫情及H5N6疫情、2020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等多起重大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作为重大传染病防控的主力军切实保障城市及公共卫生安全。

(五)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

资质能力:以1993年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定(省计量认证)为起点,相继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S)批准的国家实验室认可和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并在全国疾病控制系统第一家通过卫生部组织的临床基因诊断实验室项目现场评审。目前,中心资质认证认可项目覆盖中心公共卫生履职业务范围,4类9种检测对象、793个参数获CMA资质认定;15类409个项目、564个方法获CNAS实验室认可等,资质能力处于全国同级疾控机构领先水平。

硬件优势:2014年,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BSL-3)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成为全国地市级疾控中心首家获批的单位。拥有全国疾控第一家通过卫生部现场评审的临床基因诊断实验室。对标国家病原微生物样本保藏机构,高标准建成1500㎡高安全级别智能化样本库,具备1500万份样本储藏空间与能力,为华南地区疾控系统首家超大型生物样本库,并顺利获批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广东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应用学会理事单位、国家保藏中心样本库建设试点等。18个月保质保量完成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升级改造应急工程项目,实验用房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高标准配置高精尖实验设备和技术资源平台,建成全国一流现代化实验室。升级改造后,各项实验室检测能力提升100%-300%;建设疑难病原体鉴定中心,实现80种常见病原体2个小时内完成检测;单日基因测序最大能力达到250例,百例样本测序耗时由原有25小时提升至现有17小时、缩短了8个小时,具备应对超大城市大规模突发疫情暴发时快速基因组测序溯源的能力。

(六)疾病及相关危害因素监测与预警。

通过覆盖全市的“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流感及不明原因肺炎监测系统”,“感染性腹泻监测系统”,实现了实时监测、及时预警、有效防控;通过食品污染物与食源性疾病监测预警体系和城市饮用水卫生监测网络,加强环境与健康监测;针对深圳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流行特征,通过深圳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系统,实施深圳市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预警和干预并倡导学生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规范健康行为,培养健康心理。

五、学科建设

国家专业检测实验室(1个):二噁英实验室。

省级医学重点实验室(3个):艾滋病防制重点医学专科、现代毒理学重点实验室、病原体参比检测和生物安全重点实验室。

市政府重点实验室(3个):重大传染病监控重点实验室、现代毒理学重点实验室、深圳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市病原微生物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

深圳市医学重点专科(4个):传染病防控、卫生检验科、环境卫生学科、卫生毒理学科

各类技术平台(12个):传染病预测预警与分析评价平台、多病原快速检测技术分析平台、疑难病原体鉴定技术平台、宏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分析平台、病原体基因组实时溯源预警技术平台、微生物耐药分析技术平台、培养组学技术平台、细胞组学技术平台、蛋白质组学技术平台、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健康危险因素多组学分析平台、化学危害因子快速鉴定技术平台。

六、科研教学

引进深圳市三名工程团队7个,其中院士团队4个(见下图)从2010年起设立博士后工作站,为副省级疾控机构第一家,累计培养31名博士后。2014-2022年,中心作为依托单位主持竞争性科研课题308项,资助总金额约1.30亿元,其中国家级项目46项(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34项、国家重大攻关、重点研发项目课题、子课题、分任务10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各1项),获得市级以上成果奖励34项,其中国家奖励10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58项;累计发表期刊论文1233篇,在The Lancet/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专业期刊及其子刊上发表SCI论文455篇。

“三名工程”团队

七、党群建设及近期荣誉

中心现有中共党员198名,占在岗员工的68.3%;建有18个支部。中心党委通过狠抓思想和组织建设凝心聚力,把牢意识形态大方向,筑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健康中国”“健康湾区”高度出发,谋划中心发展蓝图,营造勇于担当、善于作为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形成奋发进取、奋力争先的开拓创新精神风貌。

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暴发以来,中心上下连续奋战,先后打赢多起突发本土疫情,创造了首次在湖北省外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病例、首次报告聚集性疫情等十六项防控创举,及时填补疫情防控战术空白,交出疫情处置教科书式经典范例,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和“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中心第十六支部、第九支部及消毒所分别获得“深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中心团总支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深圳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总支)”称号;中心青年突击队荣获“深圳青年五四奖章”,中心妇委会荣获“深圳市巾帼文明岗标兵岗”等。WHO考察团高度评价深圳防控策略,将其作为唯一城市防控经典案例通报全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