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我市在广东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考核中,连续两年取得第1名的优异成绩。全市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拼搏、用心服务,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全力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较好地完成广东省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服务满意度和项目知晓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居民获得感进一步提升。
2017年2月,原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将服务内容拓展为12大类45项。当时,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面临工作指标完成差(如建档率超200%,合格率为0等)、考核成绩不理想(2015年全省第八名)等诸多问题。为做实、做优服务项目,市卫生健康委以“强基层、促健康”为重点,按照国家、广东省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关要求,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强化组织管理落实,持续提升基层服务质量水平。
1.建立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法规体系。一是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领导小组、项目管理办公室成员及职责分工,市疾控中心专门成立基层公共卫生促进部,牵头落实绩效考核、指导督导、技术培训等工作;二是制定《社区健康服务扩容提质行动计划》,构建社区医院、社康中心、社康站三层次社康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多元化、便民化、特色化发展;三是加强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分类管理,落实实名化建档;四是出台《深圳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办法》等文件,着力抓好标准规范建设;五是将慢性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等重点指标纳入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六是出台《全科医师管理办法》相关文件,开展基层公共卫生医师青年托举人才培训,加强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建设。
2.优化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机构融合发展。一是坚持“院办院管”体制机制,落实举办医院对社康机构支撑保障责任,推动公共卫生工作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二是实施特定病种社区用药优惠政策,高血压、糖尿病等8种特定疾病实行“进社康,打五折;签家医,打两折”的医保用药优惠政策,引导群众优先到基层就诊;三是组建13个医防融合专家工作组,建立健全医院与社康机构融合发展、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全科和专科协同服务的发展方式;四是探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专家定期下基层驻点工作制度。
3.加强社区健康服务信息化支撑。一是上线全市统一的网络版社区健康服务信息系统,促进全民健康数据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汇聚;二是开发“社康通”微信小程序,让市民在线查询健康档案、预约诊疗、查询服务结果等;三是研究制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小数据集和接口标准,推进双向转诊工作规范化;四是应用智能化督导评价系统,开展公共卫生服务线上全量考核,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效率。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继续找差距、补短板、抓落实,持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毫不松懈做好基层常态化疫情防控,全力保障市民生命健康;二是优化市项目办成员单位及人员职责,进一步完善组织管理架构;三是制定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及经费补助标准,用足用好项目经费,实现奖优罚劣;四是建设市级考核平台,统筹社康公共卫生资源,变年度考核为日常监测;五是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充分利用网格化数据,加强慢性病患者摸底排查,做实做优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我市将以打造健康中国“深圳样板”为目标,以持续做实做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用心管好居民的健康,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基层公共卫生促进部 刘刚 王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