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处沿海城市,是否还需要一刀切实施食盐加碘?近年不断增加的甲状腺疾病是否与碘有关?这些疑问一直存在,面对质疑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了大量的文献、研究结果及深圳碘营养状况监测与评估结论,希望通过这些数据让市民能全面、客观的了解。
一、食盐加碘是国策,世界多国和我国实践证实对消除碘缺乏病有效
由于缺碘可以引发多种疾病,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全球推行供人类和动物消费的食盐全部加碘以预防和控制碘缺乏病的策略。目前世界各国用于碘强化的食物载体主要有:食盐、面包、水、牛奶、食糖等,其中食盐使用最为广泛。 早在1922年瑞士已经施行居民食用碘盐,美国1924年实施,瑞典也在1936年实施。
1994年国务院就以政府令的形式颁布《食盐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63号),明确规定国家对消除碘缺乏危害,采取长期供应加碘食盐(以下简称碘盐)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我国于1995年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策略。作为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政策坚持实施了10多年,由于这一措施的有效实施,我国由原来碘缺乏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到目前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由于碘这种人体必需微量营养素不能在人体内蓄积,需每天补充适宜的量以满足人体每天的需要。
如果取消食盐加碘持续补碘的措施,国内外不泛重新造成碘缺乏病危害的暴发例子。2000年印度迫于民间压力暂停食盐加碘政策,但在随后几年里,碘缺乏病又在各地重现,因此,2005年印度政府再次实施食盐加碘,禁止销售非加碘食盐。2006年,在我国新疆乌什、拜城和洛浦县11个乡的34个村又发现新发克汀病病例,经对296例疑似病人进行核实诊断,共确诊15岁以下病人76例。其直接原因为加碘食盐覆盖率大幅度下降,使甲状腺肿大率上升,并出现新发克汀病。这从另一侧面证明了食盐加碘对预防碘缺乏病的有效性,同时也说明在部分缺碘地区必须继续实施普及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的策略。事实证明,食盐加碘是提高我国居民碘摄入水平,进而消除我国碘缺乏病的有效措施。
二、没有证据证明食盐加碘与甲状腺疾病高发有关
(一)所有研究数据显示甲状腺癌的发病率的高低与人群碘摄入量没有相关性。同样实施补碘策略的国家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高、有低,不强制补碘的香港女性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居全球19个国家的第五位。(详见附件第二、四部分)
(二)造成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因素多样,但研究显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随碘摄入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加。(详见附件第一部分)
(三)造成甲状腺疾病持续高发的原因,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如下共识:(详见附件第二部分)
1、诊断技术提高和甲状腺筛查普及是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是原因之二。
(1)儿童期暴露于辐射,这是世界公认的危险因素。婴幼儿甲状腺对辐射极为敏感,接受CT时年龄愈小,对甲状腺辐射量愈大。已有报告X射线对甲状腺的辐射量高于CT。
(2)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如致甲状腺肿物质大量存在:过氯酸盐、硫氰酸盐、烟草等。致癌物质广泛存在:溴化物、甲醛、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类等。
3、饮食或生活方式不良是原因之三。
三、沿海地区的居民仍需继续补碘
近年来沿海地区居民是否需要继续补碘议论较多,为回答这一问题,2010年国家食品安全评估中心成立后做的第一份评估报告就是《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中结论与建议的第1条就明确表明“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尿碘水平和膳食碘摄人量一致表明,沿海地区居民的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食盐加碘并未造成我国沿海地区居民的碘摄人过量。相反,沿海城市和农村由于碘盐覆盖率较低而碘营养状况低于同省内陆农村地区。部分沿海地区孕妇的碘营养不足,预示发生碘缺乏的风险较高,需要给予特别关注”。
四、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持续10多年开展监测及评估,确保市民能补充适宜安全的碘。(详见附件第三部分)
从1996年深圳实施食盐加碘以来,深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本着科学、公正的态度一直开展深圳居民膳食中碘的摄入量、食盐碘含量、人群尿碘水平、学龄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学龄儿童智商水平及环境水碘水平的监测、深圳市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肿瘤患病率等资料收集分析工作,并根据这10多年的监测数据开展《深圳市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深圳市居民碘营养状况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居民每天从海产品中摄入的碘只有23.1μg,只占推荐摄入量(RNI)的15.4%,如不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深圳大部分居民碘缺乏的风险远远大于碘过量的风险。
第一部分
造成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因素有那些?
甲状腺结节系甲状腺内局部硬度和结构发生异常改变的组织肿块, 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往往不是一个单独的疾病, 而是多种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患者无明显症状, 常由偶然触及或在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危险因素有哪些: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与病人年龄、性别、放射线接触史、自身免疫、遗传因素、碘的摄入量、超重及肥胖、生活工作压力、吸烟饮酒等行为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碘摄入量对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存在非常重要的影响,碘的摄入量低和过高均会增加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且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随碘摄入量的减少而显著增加。
首先,在性别年龄方面,一般女性高于男性,也就是说,当暴露于碘缺乏等危险因素时女性更易于发生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结节。年龄也是甲状腺结节发生密切相关,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虽然甲状腺结节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虽然很低,约为1.0%~1.5%。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发展为恶性的危险性是成人的4倍,这也是我国一直注重中小学学生甲状腺癌症和结节监测的重要原因。
其次,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的发生与某些癌基因、抑癌基因的突变、激活等有关。目前,已知多种候选基因参与了甲状腺结节尤其是甲状腺肿瘤的发病, 如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gsp、ras、ret、NTRK和met 等。
放射性接触史也与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发生密切相关。电离辐射是甲状腺结节和癌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接受过放射暴露的人群在随后的40 年间甚至终生都存在发生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危险。医学放射治疗特别是儿童对放射产生的副反应极为敏感,目前,诊断性的医疗照射特别是CT 的使用是最主要的原因。
再次,碘摄入量与甲状腺结节发生也有密切关系,碘的摄入量减少和超量均有甲状腺结节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中国医科大学碘致甲状腺疾病(IITD)研究组在国际著名核心医学杂志N Engl J Med《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数十年研究结果,对尿碘中位数103.1μg/L,374.8μg/L 和614.6μg/L 的三个不同碘摄入量地区的研究发现,随碘摄入量增加,三地区的甲状腺结节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构成比有所不同,轻度碘缺乏区和适碘区多数为单发结节,而高碘区多数为多发结节。匈牙利Szabolcs等报告尿碘中位数(MUI)分别为72μg/L、100μg/L、513μg/L 的三个老年人群超声下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分别为20.2%、16.2%、3.3%,结果表明:所研究的人群其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随碘摄入量的增加而降低。
最后,甲状腺结节发生与自身免疫、吸烟、饮酒、超重等有密切关系。吸烟能明显增加甲状腺多发性结节的发生。国内外研究都都表明随着成人体重指数的增加,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也明显升高,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要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必须采用适碘饮食、戒烟、减少医疗照射特别是CT、控制体重等综合防控措施,如果采用非碘盐,不但不能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相反会增加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Szaboles I, Podoba J, Feldkamp J, et al. Comparatives creening for thyroid disorders in old age in areas of iodine deficiency, long-term iodine prophylaxis and abundant iodine intake [J]. Clin En docrinol (Oxf), 1997, 47( 1) : 87- 92.
2.Teng W, Shan Z, Teng X, et al. Effect of iodine intake on thyroid diseases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06, 354 (26):2783-2793.
第二部分
目前尚无证据证实碘的摄入与甲状腺疾病高发有关
理由:
1、美国居民膳食碘来源是以牛奶碘为主(施行奶牛饲料加碘),其人群碘营养状况与中国非常近似。美国甲状腺癌发病率全球最高。(见下图)
2、日本居民由于饮食习惯对海藻的摄入量较大,造成尿碘很高和碘营养过量。可是日本甲状腺癌发病率不是很高。(见下图)
3、中国香港从未施行食盐加碘,居民处于轻度碘不足。香港甲状腺癌发病率较高,上升至香港女性癌症的第5位。(下图)
造成甲状腺疾病持续高发的原因:
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达成如下共识
1、诊断技术提高和甲状腺筛查普及是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是原因之二。
(1)儿童期暴露于辐射,这是世界公认的危险因素。婴幼儿甲状腺对辐射极为敏感,接受CT时年龄愈小,对甲状腺辐射量愈大。已有报告X射线对甲状腺的辐射量高于CT。
(2)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如致甲状腺肿物质大量存在:过氯酸盐、硫氰酸盐、烟草等。致癌物质广泛存在:溴化物、甲醛、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类等。
3、饮食或生活方式不良是原因之三。
建议:
1、避免电离辐射,尤其在儿童期应减少或避免辐射。
2、控制体重,减少肥胖。
3、选择多种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食用量。
第三部分
疾控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深圳居民碘摄入量适宜、有效
深圳从1996年实施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后,为了确保深圳居民得到适宜、安全的碘,深圳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国家消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坚持不懈地开展碘盐及人群碘营养状况的监测,并对深圳市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进行风险评估。
评估的结论及建议是:碘是一种人体必需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过量均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我市属于轻度缺碘地区,自1996年深圳实施全民食盐加碘预防碘缺乏病策略以来,碘缺乏病发病率持续下降,并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根据16年来的监测数据,深圳市居民尿碘水平、水碘水平、居民碘的膳食摄入量、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8-10岁儿童智力测定结果及甲状腺疾病和甲状腺肿瘤的患病率等评估结果,我们认为:
(1)从1996年深圳实施食盐加碘措施后,深圳市8-10儿童智力测试(IQ)得分均值呈逐年上升趋势,2002年为100.88分,到2011年上升至108.26分;且智力中等以上比例由2002年的85.84%上升至2011年90.40%,上升了4.56个百分点,IQ得分优秀和非常优秀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2)8-10岁学生甲状腺肿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997年学生甲状腺肿大检出率为10.8%,2002年检出率为4.4%,到2011年甲状腺肿大的检出率降为1.3%。
(3)由于深圳水碘含量极不稳定,4年检测结果分别是14.3、21.0、4.4、11.6μg/L水平,且大多数是处在15μg/L以下,说明深圳仍是轻度碘缺乏地区。部分人员认为深圳处于沿海城市,含碘量高的海产品丰富,但膳食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居民每天从海产品中摄入的碘只有23.1μg,只占推荐摄入量(RNI)的15.4%,如不继续实施食盐加碘策略将加大碘缺乏的风险。
(5)深圳地区居民的尿碘水平和居民膳食碘摄入量一致地显示,现阶段深圳市居民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和安全水平,盐中的碘是深圳居民碘的最主要来源,一旦取消食盐加碘政策或购买(食用)非碘盐,深圳大部分居民碘摄入量将低于推荐摄入量(RNI),碘缺乏的风险远远大于碘过量的风险。
(6)通过对重点人群(婴幼儿、育龄妇女、孕妇、乳母)尿碘水平监测发现,深圳市孕妇MUI的中位数在150-250μg/L之间,是适宜的;乳母<100μg/L比例为8.2%,相对良好;婴幼儿≥100μg/L的比例为93.5%,也是相对较好的,表明深圳市居民的碘摄入量是适宜而且安全。
(7)从2002 -2011年,深圳市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肿瘤患病的绝对数是上升的,但由于深圳人口数的不断增加,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肿瘤的患病率并没有出现快速上升的趋势,而是呈窄幅振荡。甲状腺疾病患病率一直维持在50.0/10万左右,2011年为51.08/10万、2004年为52.09/10万;甲状腺肿瘤的患病率维持在10.0/10万水平,其中,2003年甲状腺肿瘤的患病率11.44/10万,2011为11.47/10万。因此,食盐加碘导致甲状腺疾病及甲状腺肿瘤大幅度上升的说法不成立。
第四部分
发达国家碘的摄入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
1、发达国家膳食碘的来源
(1)瑞士、瑞典是食用碘盐较早并坚持多年的国家,随着居民餐桌盐用量减少,也采用面包加碘盐,目前居民碘来源主要为面包碘,餐桌碘盐,牛奶。
1922年: 瑞士施行居民食用碘盐。
1924年: 美国施行居民食用碘盐。
1936年: 瑞典施行居民食用碘盐。
(2)澳大利亚、新西兰以面包加碘盐为主,2000年施行强制性面包加碘盐政策。
2、各国食盐加碘剂量(碘含量):
(1)加拿大: 100mgKI/kg(从未调整)
(2)美国: 60-100mgKI/kg,平均含碘45mg/kg(从未调整)
(3)欧洲国家: <20mg/kg (瑞士调整过)
(4)中国: 多次调整
1994-1995: 出厂>40, 销售>30, 用户>20 (mg/kg)
1996-1999: 20-60 (mg/kg)
2000-2011: 35±15(20-50) mg/kg
2012-至今: 25±30%(18-33) (广东省)
3、全球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人群碘摄入量的情况
从上图可见,并不是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人群碘摄入量的情况呈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