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日趋严重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疫情形势,为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党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以及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称“传防所”)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措施和重要环节,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重点在于收集病例资料,及时掌握疫情发展情况,快速采集密接者信息等。在所长梅树江和副所长李媛的领导下,流调组19人各司其职。作为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量,上午8点前,唐秀娟等人率先抵达办公室,整理病原所前晚发来的阳性样本名单,以及各区发来的流行病学调查初始报告和密接接触者一览表,并据此梳理出当天的阳性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名单。随后,李媛和孔东锋会对阳性结果名单进行信息提取预判,并与各区疾控中心进行核对。最后,孔东锋和吴晓亮会盯紧每一个阳性样本,确保所有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报告都有专人负责。
为了便于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流调组分成现场调查和报告撰写(电话调查)两个组,同步开展工作。现场调查组的同志负责24小时轮流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驻点,获取病例报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资料,必要时进入感染科相关病区进行现场询问,确保第一时间完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任务。报告撰写(电话调查)组每天的任务取决于当日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数据的来源差别。对于已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的病例,只需修改流调报告,并查出可能的传染来源;对于尚未开展过流行病学调查的“空降病例”,则要从零开始做起,并于当日完成流调报告撰写,每份报告平均耗时2小时。
除了日常撰写的流调报告外,流调组还需要对个别重点、特殊病例、社区病例等数据进行更深入的了解。为了摸清每起重点病例发病情况和密接者信息的来龙去脉,流调员每日都需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结合分组搜集、信息汇总、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各类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密接者情况等。
网上公布的每一例病例信息看似简短,背后却蕴含着每个流调员不舍昼夜的辛勤付出,自1月14日开始,对梅树江、李媛、唐秀娟、高玮等同志而言,通宵达旦工作已经成了一种常态,每个人的日均睡眠时间不超过5小时。特别是1月16日,紧急抽调进传防所的吴晓亮和温莹,进所第一天就通宵作业,全身心投入了疫情防制工作,其后在高强度工作环境下仍然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孔东锋除了完成与疫情防控有关工作之外,每天还需回到免疫所完成本职工作;在市三院驻点的熊华威、付英斌和任晓虎等同志在距离 “病毒”最近的地方,仍无所畏惧,坚守前线。才外,组内中还有一位特殊的“同事”——来自南华大学的大四学生段雨诗,她原本可以有一个安逸的春节、寒假,但她却多次主动表达出投身抗击疫情工作的决心和热情,最终如愿加入此次战役,与大家并肩作战。
在这种跟时间赛跑的状态下,疾控人不计回报,“进”可深入各种病毒肆虐的现场,“退”可于办公桌前持续奋战16小时。病毒无情,人有情,坚守是一种精神,“逆行”是一种勇气,深圳疾控人将继续勇挑重担、经受考验,积极投身到此次疫情防控战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健康保卫战中,迎难而上,狠抓落实。相信在全体成员凝心聚力、全力配合之下,深圳疾控人将凭借坚定的信念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战胜病毒,保障市民的健康!
(市疾控中心 熊华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