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心动态 > 疾控信息疾控信息 

市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创新团队”在 Circulation发表新成果

信息来源:市疾控中心 发布时间:2019-05-2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近日,市疾控中心“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研究创新团队”在国际心血管领域顶级杂志Circulation(循环,影响因子19.309.https://www.ahajournals.org/doi/10.1161/CIRCULATIONAHA.118.036336全文发表39页长篇新成果“Inhibition of S-adenosylhomocysteine Hydrolase Induc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via Epigenetic Regulation of p66shc-mediated Oxidative Stress Pathway”, 首次从分子水平阐明表遗传调控p66shc表达诱导氧化应激损伤血管内皮功能。研究成果获得了国际同行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文章刷新了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科研论文影响因子最高纪录。第一作者是该中心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青年学科骨干、深圳市高层次人才肖云军博士,两位通信作者分别是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子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学科带头人柯跃斌教授和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前院长凌文华教授。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7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在中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占总死亡原因的41%,心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危害中老年人的健康。潜伏期长,病程长,可导致患者功能衰弱或丧失,甚至死亡;是一类长期的、不能自愈的、几乎不能被治愈的疾病;是多因素、多阶段、多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环境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引起生理、生化、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免疫应答等反应,这些反应是机体积极的、重要的防御反应,然而如果机体产生过低或过强的反应,就可能对机体不利,就会出现各种早期健康损害,随着对早期健康损害研究和认识的深入,许多早期健康损害的指标可作为疾病或预防、临床的参考指标。如果采取积极的、正确的健康监护等二级预防措施,其早期健康损害则大多恢复为健康,反之,则发展为疾病。因此,对环境因素所致早期健康损害进行定期检测、制定科学预防策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该团队首次阐明抑制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水解酶(SAHH)能提高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水平,并通过表遗传调控p66shc表达,p66Shc是调控氧化应激的关键蛋白,结果发现诱导氧化应激损伤内皮功能。本研究通过人群和一系列的动物细胞实验初步阐明了SAH与心血管疾病(CVD)之间的关系以及SAH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影响和机制,首次提出SAH可能CVD一个新的危险因素及AS形成的真正病因,对蛋氨酸代谢导致CVD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科学贡献,针对高SAH水平寻找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SAH水平,或针对SAH代谢关键酶以SAHAS形成中的作用靶点,开发药物减轻AS的严重程度,本研究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了新思路,对减轻人群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W020190524395164615308.png

  W020190524395164714685.pn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