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外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扩散,境外输入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为了严防疫情境外输入,市卫生健康委在广州白云机场成立了机场转运组。随着防控国家从四国增加到八国及进一步的扩大,机场旅客接待量陡然上升。 3月15日上午,中心接到市卫生健康委指令紧急抽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建平、信息技术部张焯杰、毒理研究所杨晨三位同志支援广州白云机场转运,全天24小时分三班驻扎广州白云机场,协助开展入境人员防疫检验及返深工作。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行程非常仓促,从当日上午10:00接到通知到集中出发,仅仅只有一个小时,三位同志临危受命,下午14时便到达白云机场现场,按三级防护标准穿戴防护装备开始工作。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性强,每天对入境旅客进行排查时,会接触到大批的入境人员,其中极有可能与潜在的疑似患者接触。为了保证医务工作者的健康和安全,三位同志必须身着防护服,口带N95,头戴护目镜与面屏,每天忍受长达10个小时的禁食、禁水与密闭的闷热环境,对身心都是极大的挑战,需要超强的意志力克服。经过长时间的防护佩戴,他们摘下防护装备后,脸上全是红色的勒痕,耳朵也磨出了茧子。
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建平副所长(党龄22年)作为带队队长不仅要参与到战疫防控一线,还要负责汇总上报信息、优化工作流程等。面对高强度的一线工作,刘建平同志毫无畏惧,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有一次工作将近九个小时滴水未进的他,在帮住一位孕妇搬运大件行李的过程险些晕厥,只见他缓缓起身,手扶一旁的钢柱,脸色苍白地说:“我没事,我就是有点低血糖,缓一下我就继续战斗!”因工作时长与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不仅不能按点吃饭、休息,甚至整个人体生物钟都已经紊乱。往往下了班已是凌晨两三点,再回到酒店洗漱休整下就到了四五点,再躺床上却睡意全无了。面对种种的生理不适考验,刘建平同志始终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工作,在抗疫一线践行一名党员的初心。
信息技术部张焯杰(9年党龄)是一名退伍军人,更是一名疾控人。张焯杰同志与刘建平同志任务期间一直承担旅客最多、压力最大、突发情况最多的下午班。凭借在信息部日常工作对公卫大数据的敏感意识与在传防所流调一线所掌握的防控知识以及过往部队处理突发事件经验,他先后成功处置了多起特殊旅客事件。他及时拨打120并请示广州白云机场指挥部将一名前往深圳的低热旅客转运至花都隔离酒店,协助多位经深圳前往香港参加DSE香港高考的学子顺利赶考,配合机场公安处理一名辱骂工作人员并破坏乘车秩序的深圳旅客,紧急联络深圳指挥部增派转运车辆解决高峰期旅客候车区聚集问题。一日戎装,一生忠诚。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张焯杰同志依然冲锋在前,践行一名军人、一名疾控人的担当和使命。
毒理研究所杨晨(中心团委成员)到现场熟悉工作流程后,便积极投身到入境人员转运工作中。因为要带领后面新来的两位工作组成员完成工作,所以他要负责整个流程,包括:登记旅客信息、答疑乘客问题、统计当班信息、联络转运车辆、引导旅客前往乘车点、与机场工作人员沟通情况和开具放行条等。
“您好,登记完信息后,请在间隔的座位上休息候车,深圳市政府安排的大巴车会将你们带回到深圳湾口岸中转地再进行下一步安排”、“不要急,车快到了,马上就带你们回深圳”…… 这些话,杨晨在登记信息和答疑过程中不知说了多少遍,有时候面对外籍人士还要用英语进行沟通。每一位旅客他都会告知,每一个问题都尽心解答,情绪不好的旅客还要加以安抚。每次在引导旅客前去乘车时,他都会和随车工作人员沟通对接好详细信息确保无误,然后帮助有需求的旅客将行李装车以便使他们尽快上车。随着最后一批旅客乘车出发,他终于可以舒一口气。每天工作完虽然身体已疲惫,但他精神始终饱满,时常思考可以改进优化的地方,及时提出建议。
山水迢迢,疾控的白衣战士们,背负生命的重托,迅速投身到广州白云机场国际重点疫区入境航班战疫最前线,彰显了“疾控精神”。他们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与病毒“短兵相接”!
中心党办 第一批白云机场接机工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