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月深圳地区发现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敏锐意识到了这种新型传染病可能隐藏的巨大风险,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我中心迅速进入战疫应急响应状态,迅速成立了深圳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中心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放弃春节假期,围绕疫情进行了周密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防控工作。春节后,深圳市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数目逐日增加,最高峰一日新增近60例,深圳疾控人临危不乱,龙苑路8号的灯光彻夜不灭,无数疾控人在抗击疫情的各条战线上夜以继日地持续坚守着,努力着,倾注着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汗水。作为疾控中心的中坚力量,我中心的博士/博士后们,第一时间响应党的号召,主动请缨参与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为本次新冠肺炎的防控贡献重要的力量。
“最美逆行”流调员
中心毒理研究所任晓虎博士是中心第十七党支部发展对象,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带着妻子和五岁的女儿外出旅游,严峻的疫情使他毅然放弃休假,主动请缨到一线科室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工作。从大年初一开始,各类紧急工作便扑面而来,包括聚集性疫情流调报告、电话随访、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信息登记等。1月26日“歌诗达·威尼斯号”邮轮返回深圳蛇口母港,他立马全副武装跟随队伍登船进行逐一排查检测。1月30日被派到专门负责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驻点,每天需穿戴防护用品进入隔离病房收集病案资料、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负责撰写核验流调报告、运送医疗物资等工作。
由于父母长居武汉,武汉封城和新冠肺炎的肆虐令他忧心如焚,然而唯有将对父母的绵绵牵挂转化为工作中的强大动力才能让他略感心安,他深深地知道,一线的防控工作更需要他,要“舍”小家为大家,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才能给家人更长久安心的陪伴。
疫情信息大数据处理-健康守门人
在疫情阻击战的一线上,有着那么一群无名英雄,他们在这场抗击疫情战斗中发挥了“健康守门人”的作用,他们就是抗击疫情战线上的“隐形战士”——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疫情信息处理与挖掘组(以下简称:疫情信息组)。如果将中心防控领导小组比喻为“心脏”,那么疫情信息组就是“血管”,为“心脏”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这个组仿若一台超级计算机,不知疲倦地高效运转于疫情防控的“大后方”。在疫情信息组中,我中心分别来自于第十八党支部和第七党支部的4名博士(温莹、吕子全、刘佩意、李頔)勇挑重担,每日的工作都围绕着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分析报告、深圳市疾控中心每日疫情快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工作汇报等开展,并随时根据领导小组的需求及时做出调整。为确保信息的准确和及时发布,他们常常工作到深夜凌晨。然而他们身上仿佛充满了韧劲、毅力和热情,他们将科研工作中的严谨细致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完全投入到防疫工作中,为的就是能在疫情防控中能及时准确提供关键统计信息,给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为助力广大市民的健康做好“守门人”!
风险评估-为疫情把脉
黄素丽博士是环境健康所(第六党支部委员)的副主任医师,吴宇博士是学校卫生所(第七党支部委员)的副主任医师,在我中心成立疫情防控指挥组后,两位博士第一时间响应号召,积极投入到疫情综合分析与风险评估工作中。白天收集各地疫情报告、文献资料、商讨分析方案,他们与其他风险评估组成员一起,经常需要晚上加班加点才能完成当期的深圳市疫情分析报告,包括每日疫情快报、市新冠肺炎疫情研判和防控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尽快了解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及传播特点,黄素丽和吴宇博士又在风险评估组组长的带领下,马不停蹄着手建立深圳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个案调查数据库,并将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冠病例诊疗数据共享系统和实验室检测数据有机结合,为新冠肺炎的科研攻关打下坚实基础。风险评估组另一名成员卫兰博士则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高科技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我市重点疫区以及周边省份的输入风险和返深复工传播风险进行评估,为深圳市政府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风险研判工作繁琐而又复杂,同时又需要多学科配合,三位博士在疫情风险评估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积极主动献言献策,为疫情把住了脉搏;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展现了共产党员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水平高素质过硬本领,为党旗增添了光辉。
密接调查-防疫侦探
交通工具密接调查组日常工作是找到所有交通工具上的密切接触者,并通知他们做好个人防护和隔离,配合所在辖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从而达到尽早发现和隔离,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同事们形容密接组的工作属性就像侦探一样:需要在大量的线索中搜索到密切接触者,小心谨慎的处理每一条信息,以防差错,最重要的还要注意时效性以免遗漏任何一个密切接触者。每发现一个密接者,就能将其及时隔离,减少一连串的二代三代传播。交通工具密接调查组里一共有5位博士,都是疫情开始后从各个科室支援来的,分别是王超(理化所)、袁冠湘(理化所)、吴德生(毒理所)、马玥(分子室)、廖异(基公部),他们分别来自于第十四党支部和第十七党支部。五位博士大胆创新梳理工作流程,加强团队合作,增加工作效率;认真细致识别,排除错误信息,在交通工具密接调查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医学观察-扫雷工兵
如果潜伏于宿主的病毒是暗藏的地雷,那医学观察组就是扫雷工兵,让新增确诊病例只出现在医学隔离观察中就是我们最大的愿望。随着疫情控制的不断升级,我中心第十八支部党员分子流行病研究室胡双芳博士后服从中心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立即前往市级医学观察点进行督导,对密切接触者和出院病例进行医学隔离观察。除了协调各部门工作和及时上报数据更新留观动态,这份工作一大难点就是解决隔离对象在隔离观察期间的各类需求,原本实验室工作出身的胡博士,总是能站在隔离对象的角度,始终倾心倾力地为这群特殊的对象排忧解难。她说,“工作中最开心的时刻就是看到医学隔离观察对象解除隔离,他们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坚定信心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
查漏补缺-督导员
除了确诊病例外,相关密接人群的管理、集中隔离点的设置及大型企业的复工都直接关系到疫情控制的成败。我中心免疫规划所张艳炜博士服从中心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进入督导组,主要任务是对疫情控制中的重要环节进行督查,并将存在问题及时反馈至我中心指挥部。先后针对光明区和龙华区集中隔离观察点、富士康企业复工申请、罗湖区和龙岗区流调情况等进行督查,跟随指挥部领导现场实地考察各隔离点、富士康厂区、宿舍、食堂,听取各级意见,针对存在问题较多的地方提出整改意见,并总结每次督导材料、出具富士康全员复工风险过大等书面材料,建议富士康按照省和国家要求逐步复工,对于外来返深员工要单独隔离14天后方可安排返工。每次下到基层督导后,张艳炜博士都非常感慨基层工作人员的辛苦和不易,看到深圳市联防联控巨大成效,她说,“这次的疫情考验了我们疾控队伍,能够成为队伍中的一员深感责任重大和光荣”。
近日来,深圳市已连续8日实现病例零新增,然而,随着复工潮的到来以及全球疾病蔓延趋势,输入风险依然存在,疾控人的肩膀依然沉甸甸。为打赢这场阻击战,我们将坚决服从上级指示和命令,群策群力,将战“疫”进行到底。同时,博士/博士后团队将紧密围绕国家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实际问题,全力加强科研攻关,依靠科学武器战胜疫情。
(市疾控中心第六党支部 黄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