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朗山下,龙苑路旁
疾控中心门前火红的勒杜鹃悄悄地怒放
人们熙熙攘攘,流连拍照,一派宁静祥和的景象。
2020年1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确认深圳首例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一时间喧嚣停止了,嘈杂不见了,人流稀少了
大街上空荡荡的,这可是一线城市深圳过年的情景啊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危难时刻,厚厚“战”衣下的疾控人逆行而上
一场防控新冠疫情的阻击战打响了
宣誓者声若洪钟,请战书从天而降,
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共青团员-----
在祖国危难之际,要留下我的身影
最勇敢的疾控卫士们勇担使命,面对疫情
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深圳人民的安康
从那时起,疾控中心办公室的灯光开启了不眠的模式。
那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亮了通宵
中心的决策者们彻夜未眠,迅速建立应急指挥机制
打破科所界限,精心布局人员,举全中心之力强化防控。
第一时间内,业务与生物安全管理、疫情调查
检测管理、消杀管理、 宣教舆情、风险评估
医学观察、督导指导、科研管理、综合保障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展开了。
那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亮了通宵
那是负责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一线同志们在撰写流调报告
他们不顾个人安危,进入隔离病房
与隔离人员面对面沟通交流
厚厚的、密不透风的防护服
已让他们浑身湿透,满身疲惫
但想到流调报告
对后续疫情研判和防控策略提供了准确的信息。
他们的苦与累也得到了回报。
那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亮了通宵
那是指挥部办公室人员在收集信息并分析、统计、上报
日复一日,分分秒秒
防控数据,熟记心间
所有的心跳都凝聚着远方的担忧
所有的眼睛都紧盯着最近的疫情
简报、日报、风险评估报告,一个都不能少
预案、报表、文件归类,时时刻刻更新
通宵达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
再苦再累也要为防控疫情提供第一手资料。
那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亮了通宵
那是与病例标本零距离接触的采样检测人员
在加班加点彻夜检测病毒样本
收样、筛查、检测、报告分析
寻找“铁证”,与时间赛跑
以“安全、科学、快速、准确”的态度对待每一例标本
学士、硕士、博士,全变成了战士
瞌睡、不适、烦恼都抛在了云霄
连夜奋战,拼搏不已
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把检测信息报告。
那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亮了通宵
那是现场消毒人员在检修设备,调配剂药
紧张忙碌是他们的标配
忍饥耐饿他们有绝招
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和口罩
背负着40斤重的消毒喷雾器
锁定疫点、判定消毒区域
指导消毒配比,开展终末消毒
火车站、地铁站、汽车站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疫点、被污染的外环境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那一夜,办公室的灯光亮了通宵
那是应急物资保障的同志们在盘点消耗
他们虽没有亲临一线,但每个人都身在其中
疫情防控进入关键阶段,物资保障是重中之重
防控物资空前紧缺
大疫之际,到处都是焦虑的目光
他们个个都是二郎神,总能想出妙招
一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筹集疫情防控应急物资
一方面及时分配到疫情防控一线
全力保障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没有惊心动魄的豪言壮语,
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
恰似朦胧夜色中的花朵
陆续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哪有岁月静好,只因有人负重前行
可爱的疾控人,就是这样的洒脱阳光
我骄傲,我是深圳疾控战士,在危难之际
能成为人民健康的守护神!
我自豪,我是深圳疾控战士,在生死关头
能成为阻挡疫情最坚固的防火墙!
感谢中心所有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的人
战胜疫情,必将迎来生命的曙光。
(市疾控中心第二党支部 何建凡 张雅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