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永宁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2016, 315(7): 703-705)发表题为“中国食盐与钠摄入量”的研究快报,通过对2000年第3次总膳食研究以来中国人对食盐和钠的消费量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从2000年到2009年的10年间,中国居民食盐消费量从11.8克/天下降到9.2克/天,下降了约22%;同时指出“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也提示严格控制并持续降低盐摄入量的必要性,尽管中国人的平均盐摄入量自2000年以来不断下降,但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量”。
中国自1990年以来先后开展了5次总膳食研究调查,前4次覆盖12个省份,代表中国人口的46%,第5次总膳食研究从2009年开始到 2013年结束,覆盖21个省,代表中国人口的近80%。
按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取量应低于5克,换算成钠每天摄取量应低于2克,并具体提出到2025年降低盐摄入量30%的目标。从食盐的调查数据看,如果能保持这样的速度,中国有可能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到2025年降低盐摄入量30%的目标。但问题在于,成品食盐只是中国人摄入钠的来源之一,酱油等调味品以及咸菜等加工食品含有大量盐分,但通常没有计入盐摄入量调查中。总膳食研究是对于即食状况人口的膳食样品直接进行钠的测定与暴露量计算,对于钠的估计更加准确。如果考虑这一部分盐,中国人实际钠摄入量在中国总膳食研究获得的结果是:从2000年的6.4克/天(约合16克食盐)下降到2009年的5.6克/天(约合14克食盐),这样的速度就不容乐观了。虽然10年间中国居民的食盐消费量明显降低,但是距理想的钠摄入量距离还很远。因此,必须关注、监测并有目标地降低中国居民的盐摄入量,其中包括鼓励人们减少食用腌制食品、咸菜、酱油和食盐,这将可以有效降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