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生理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和作用缺陷,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水和电解质的代谢异常。临床表现为糖耐量减低、高血糖、糖尿,以及多尿、多饮、多食、消瘦乏力(即三多一少)等症状。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出现心血管、肾脏、眼、神经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最终导致脏器功能缺陷或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异常,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甚至威胁生命。
二、 糖尿病的症状和分型
1、 症状:
主要为“三多一少”,三多指多吃、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轻。但必须指出的是:许多患者并无典型或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在发病的早期可无任何症状,许多患者是由于出现并发症,如心血管病、视力障碍、皮肤感染等,才发现有糖尿病,所以要定期体检,早期发现糖尿病。
2、 分型:
①Ⅰ型
即胰岛素依赖型,多数患者为儿童及青少年或年龄在40岁以下,有效的治疗需要依赖胰岛素注射。
②Ⅱ型
即非胰岛素依赖型,多为成年人40岁以上发病率高。
三、 糖尿病人的饮食
1、 合理提供能量,维持适宜体重
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劳动强度及症状来确定能量的供给,使病人维持正常体重,使BMI(体质指数)维持在18.5-24之间。
一般来讲从事轻体力劳动理想体重的患者每公斤体重给予30千卡能量即可。
中度体力劳动理想体重患者每公斤体重可30千卡—40千卡。
重度体力劳动理想体重患者每公斤体重40千卡。
孕妇、乳母、营养低下者可略增加,肥胖患者可酌减。
2、 蛋白质
蛋白质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10-15%,如用理想体重估算则每公斤体重需要蛋白质
3、 脂类
糖尿病患者不宜进食过多脂肪,应将脂肪供给能量控制在占总能量的20-25%,并应以植物油(不含饱和脂肪酸)为主。肥肉、猪油、黄油等动物油(含饱和脂肪酸)不应超过总能量的10%。
食物中的胆固醇,每天摄入不应超过300mg,富含胆固醇的食物有肝、肾、脑、鱼籽、蛋黄等,应该有限制的食用。
4、碳水化合物
糖尿病人每日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宜占总能量的55—65%,除去菜、豆、奶等食物中含的碳水化合物外,均可折合粮食5—6两,应注意限制单糖和多糖,如葡萄糖、蔗糖、糖果、蜜饯、蜂蜜等。如欲吃水果可将其能量计算进总能量中。
膳食纤维是多糖,可降低血脂,控制餐次血糖上升幅度,对糖尿病控制有利,所以可每日吃20
糖尿病人每日所吃粮食除一般谷类外,最好食用部分粗粮,如燕麦、全麦面包、魔芋挂面等。
5、 矿物质和维生素
对于这些营养素应达到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供给量标准。有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应特别注意补充,如B族维生素、钙、锌等。
四、 安排好饮食、药物与运动三者之间的时间关系
首先应将饮食计划安排好,调理适当可减少血糖的过大波动,即要防止餐后血溏过高,又要避免用药后夜间出现低血糖。一日至少应进三餐,定时定量,将全天食物按25-30%、30-40%、30-40%分配于早、中、晚三餐,亦可根据个人情况吃4-6餐。在此基础上根据医生的治疗建议用药。运动对糖尿病人非常重要,可以减轻体重,改善血糖,减少药物的用量,因此要安排适合的运动,三者互相配合。
注:理想体重的计算公式:
体质指数(BMI)= 体重(公斤)/身高(米)2
18.5—24之间为正常,小于18.5为慢性营养不良,大于24为超重或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