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多药结核病危害远超艾滋病
信息来源:http://bjyouth.ynet.com/3.1/1203/25/6918726.html 发布时间:2012-03-26 【字体:大中小 】 视力保护色:
在1882 年的
举办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活动旨在全球范围内动员公众支持结核病防治工作,使结核病患者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控制结核病的传播流行。
■结核病危害
迫切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结核病是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现在依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传染病。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全国约5.5亿人受到了结核菌感染。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生肺结核患者130 万,全国每年因结核病死亡13万人,为各种其他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死亡总和的2 倍。根据2007-2008年全国耐药结核病基线调查结果估算,我国每年新发耐多药结核患者12万,广泛耐药患者近1 万。
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很难治愈,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重大伤害,其危害不亚于癌症,几乎是不治之症。更可怕的是被这些患者传染的个体,一旦发病就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这对个人、家庭和社会危害极大,对结核病防治构成了巨大威胁,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与之相比,2011 年估计全国新发HIV 感染者4.8万人,其中90%是通过性传播和注射吸毒传播的。作为一种经呼吸道传播的严重传染病,结
核病对公众健康的危害远远超过艾滋病。
■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
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
北京市是全国结核病疫情最低的地区之一。根据估算,本市户籍人口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与伦敦、多伦多、巴黎等发达国家的大城市相当,但在结核病防治上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首先,学校结核病控制任务艰巨。北京市现有各类学校3425所,在校生3214354人,占同期常住人口数的18.3%。在集体生活环境下,一旦发生肺结核疫情,就可能影响社会稳定。其次,流动人口众多,对首都结核病控制的影响越来越显著。近5 年来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数持续上升,占到全市登记肺结核患者的45%左右,已经成为本市肺结核疫情回升的主要原因。第三,耐药结核病患者增多,增加了结核病控制的难度。近几年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的出现和蔓延严重阻碍了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进程,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这些患者治愈率低、存活时间长,在人群中持续传播耐多药结核菌,对结核病控制构成严重威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美国礼来基金会日前在京签署了关于耐多药结核病战略合作项目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致力于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相关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能力建设,探索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耐多药结核病培训模式并使之得以推广,从而全面提高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水平。这标志着“礼来耐多药结核病全球合作项目”第三阶段正式在中国启动。此次合作紧紧围绕《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1-2015年)》,开展耐多药结核病的培训工作和培训模式的探索,依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资源优势和培训、科研力量,计划在省级、地市级市、县级、社区等多个层面开展适应不同层次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的培训,以期探索出一种全新的自上而下、联动互补的培训模式;同时将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培训效果评估等活动,使得探索出的培训模式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患者发现和督导治疗
是结核病控制两大核心环节
北京市结核病控制新策略是,“紧抓肺结核患者发现和督导治疗两大核心环节,突出肺结核疫情监测与处置、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学校结核病控制以及耐药结核病控制四个重点领域”。
在患者发现方面,开展对公众的结核病防治宣传活动,让公众了解结核病危害,提高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的认识和重视,并能识别肺结核可疑症状,对于肺结核患者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对可疑患者的初诊检查实施免费政策。积极开展对综合医院的指导和督导,要求综合医院一旦接诊可疑肺结核症患者,即给予相应检查;一旦诊断肺结核则立即转诊到结核病防治所,同时做好对患者的宣传动员,保证转诊效果,实现肺结核的归口管理。
在治疗管理方面,高度重视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质量。按照《北京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规范》规定,结核病防治专业机构门诊医务人员对确诊的肺结核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不少于15分钟的健康教育,让患者充分了解规律服药和完成疗程对于治愈结核病的重要意义,以及不规律服药的后果,充分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区县结防所强化肺结核患者的复诊管理,一旦发现有患者未按期复诊,立即利用多种手段展开追访。另外,还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免费提供4次痰涂片检查、2 次痰结核菌培养检查、2 次X 线胸片检查以及6次肝
肾功能检查,避免由于经济原因造成的治疗不规律。
在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方面,在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方面,从2006 年起,将流动人口纳入全市结核病防治规划管理,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享受与户籍人口相同的结核病免费政策。从2008 年起,对未完成疗程的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实施跨区域管理,强化对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全程管理。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规律复诊率、规律查痰率以及全程管理率均明显提高。
在耐药结核病控制方面,北京市于2008年3月启动了全国第一个由地方财政支持的耐多药结核病控制项目。项目通过对疑似耐多药患者进行免费筛查,及早发现耐多药患者,对确诊耐多药患者提供免费抗耐多药结核治疗和免费随诊检查以及严格的治疗管理,并为患者提供营养和交通补助等综合控制措施,控制耐药结核菌在人群中的传播。至2011年底,项目共发现疑似耐多药患者839 名,确诊登记耐多药患者212例,其中112例进行了抗耐多药方案的免费治疗,治愈率达到60%。通过对耐多药患者的治疗及管理,有效控制了耐药结核菌的传播。耐多药肺结核控制项目在本市取得良好效果。
今年,本市将启动以社会救助、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免疫治疗和感染控制等多项措施为一体的耐多药肺结核病人综合管理项目。特别加强对无法进行有效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的传染性管理。通过实施包括社会救助、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免疫治疗以及提供感染控制措施的传染性管理综合措施,提高患者对传染性管理措施的依从性,控制耐药结核菌传播。
北京市结核病防治惠民政策
北京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结核病的控制工作,结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肺结核免费政策已经覆盖了本市全部的常住人口。免费政策包括对可疑肺结核患者的初诊检查(X 胸片检查、痰结核菌检查)、确诊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和随诊检查(X 胸片检查、痰结核菌检查以及肝肾功能检查)、整个疗程的严格督导服务。从2007 年起,对肺结核患者的家庭接触者实施免费筛查。从2008 年3月起,向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提供营养补助和交通补助。从2008年底起,结合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在部分区县向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提供营养补助和交通补助。为了保证结核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正规的检查治疗和系统严格的督导管理,北京市
16 个区县都设有结核病防治所,有肺结核症状的患者可以就近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