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已逐渐成为科学界的共识,现在全球的年平均气温为
1 全球气候变暖对蚊虫的影响
1.1 全球变暖对蚊虫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暖对蚊虫种群分布和数量有潜在影响,气温升高会使登革热、疟疾等蚊传疾病在更大的范围内流行。由于气候太冷,传播登革热和黄热病的埃及伊蚊过去不能在海拔
1.2 全球变暖对蚊虫生长发育和存活的影响
温度的升高可以明显缩短按蚊的发育历期,使蚊虫一年中的世代数更多,适宜生存的时间更长久,从而增加传播疾病的机会。随着气候变暖,白纹伊蚊会借助种群增长速度的提高和栖息地占领的加快而增加其扩散速度。疟疾在东非高地严重流行,正常年份里,由于平均最低气温的影响,该地区野外的按蚊每500条幼虫中只有2条能发育至蛹,这样的存活率不可能导致疟疾流行,但在气候变暖的情况下,厄尔尼诺现象更加频繁,该地区降雨明显增多,从而使得更多的幼虫能发育为成虫,随着气候的进一步变暖,这些地区的疟疾危害将更加严重。
2 全球变暖对病原体的影响
2.1 全球变暖对病原体增殖时间的影响
病原体与蚊虫一样对温度较为敏感,不同的病原体都有适合其增殖的温度范围,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不利于其增殖。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在
2.2 全球变暖对病原体致病力的影响
气候变暖可以增加病原体的致病力。例如乙脑病毒在26~
3 蚊媒传染病发生程度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近十几年来,许多蚊媒传染病又重新出现或在较以前更广泛的范围内流行,被认为与全球气温的变暖有直接关系。因全球变暖,登革热目前又在许多地方卷土重来。近年来,其传播速度越来越快,范围越来越广,每年发病数千万例,死亡年平均2万人。乙脑主要分布在亚洲的日本、朝鲜、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地。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有流行,而且近年来不断北移,造成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也有少量发病。但是,在蚊媒传染病与全球变暖是否相关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争论,原因有:现有的报道更多地是将蚊媒疾病的发生程度用温度这一单一的气象因素加以分析,而蚊媒疾病的发生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湿度、寄主、地理位置、人类活动、当地生态等众多因素有关,仅仅用温度作为判断依据未必能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全球变暖对蚊媒疾病的影响是综合性的,例如引起极端天气增多,更频繁的降雨除了有利于蚊虫孳生繁衍外,引发的洪水还可将蚊虫连同病原生物传播得更远;现有的数学模型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全面和准确地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4 全球变暖下的蚊媒传染病控制
全球气温在不断上升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实,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和明显。气候变暖为很多蚊媒传染病的扩大流行或重新暴发创造了条件,如何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对蚊媒传染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成为人们需要面对和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研究气候变暖条件下蚊虫和病原生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蚊媒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影响,阐明蚊虫适应气候变暖机制将会为我国蚊媒传染病的流行预测和控制提供必需的基础信息。蚊媒传染病的流行不仅需要一定的气候条件,还要有人类活动、当地生态等相关的适合条件,因此要科学地预防和控制蚊媒传染病,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并借助于更加成熟的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