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生存竞争中为了保护生存环境、战胜疾病,自古以来发明了种种杀灭有害微生物的方法。经过历代科学家的经验积累,奠定了现代消毒学的基础。随着微生物学、流行病学、物理学、化学、临床医学、甚至材料学等学科的发展,尤其是人类在控制传染病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推动了消毒技术的发展。至今,消毒已具备有独立的基础理论、系统的研究方法和一支具有生命力的技术队伍。
消毒已成为传染病预防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尤其对于病原尚不十分清楚的新传染病来说,优先采用消毒措施尤其重要。
消毒的任务是将病原微生物消灭于外环境中,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阻断传染病的散?,从而达到保护人类健康的目的。现代消毒灭菌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如医疗、卫生、制药工业、食品工业、农业生产、航天技术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消毒术语
(一)消毒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二)灭菌
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过程)。
(三)消毒剂
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
1、高效消毒剂
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含氢消毒剂、环氧乙烷等。
2、中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乙醇、乙丙醇、酚、碘伏等。
3、低效消毒剂
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如苯扎氯铵、苯扎溴铵、氯已定、氯羟基苯醚等。
(四)灭菌剂
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一般以细菌芽孢为指标)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五)抗菌
过去抗菌在医院消毒领域是指对活组织表面即活体皮肤和粘膜的消毒,进入人体组织和血液内的抗菌药物不属于此范围。现在抗菌的定义有了扩大,把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都可称为“抗菌”,尤其在未能分清消毒或抑菌情况时把对微生物的作用称为抗菌,如抗菌涂料、抗菌纱布等。
(六)防腐
防腐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或清除或抑制无生命有机物内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如用甲醛处理动物标本组织。
(七)抑菌
抑菌是指细菌停止生长繁殖的处理。使用某些化学物质处理细菌使之停止生长繁殖,而这种物质一旦与细菌脱离接触并赋予生长所需条件,被抑制的细菌即可恢复生长和繁殖,这在消毒效果检测中特别重要。
上述这些术语之含义有的具有绝对性,有的却是相对而言,要辩证看待,如:戊二醛、533、新洁尔灭。
(八)杀灭对数值
当微生物的数量以对数值表示时,指消毒前后微生物减少的对数值。
杀灭对数值=消毒前菌数(N0)对数值-消毒后菌数(Nt)对数值
(九)杀灭率
用百分率表示微生物数量减少的值。
(十)预防性消毒
杀灭率(%)=
消毒前菌数(N0)-消毒后菌数(Nt)
消毒前菌数(N0) ×100
|
(十一)疫源地消毒
对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场所进行的消毒。
1、随时消毒:有传染源存在时对其排出的病原体可能污染的环境和物品及时进行的消毒。
2、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二、物理消毒与灭菌
利用物理因子杀灭或清除微生物的方法称为物理消毒灭菌法。
(一)热力法
包括干热和湿热两种方法。
1、干热法
干热法具有方法简便、经济、效果可靠等特点,因此广泛用于卫生防疫、医院、环境保护、废弃物处理等。干热法包括:
(1)焚烧 利用点燃燃料或在焚烧炉内燃烧的方法,主要用于有传染性的废弃物,如接触传染源的敷料、衣物、食物、残肢、病理材料、动物尸体等。
(2)烧灼 直接在火焰上烧灼灭菌,主要用于实验室耐热器材的灭菌,如微生物检验室的白金耳、接种棒等.
(3)干烤 利用电热法依靠空气传导加热物体,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主要用于医院诊疗器具中的金属、玻璃、油类、粉剂等。对有机材料加热不得超过
(4)红外线消毒 红外线是一种电磁辐射线,照射于物体产生热效应,不依赖于空气传热,因此加热过程快。主要用于餐具消毒。温度达到
(5)微波消毒 微波为一种电磁波,照射于物体时,引起物体内部分子间摩擦运动,在有水分存在时,产生热效应杀灭所有微生物。各种质材物品对微波的吸收不同,如水是微波强吸收介质,吸收微波能产生热效应,金属对微波有强反射作用,也就无热效应。因此,消毒金属物品时必须用湿布包裹。微波消毒有加热物体快、里外均匀、温度相对较低、不污染环境、不留残毒等优点。微波消毒器采用的频率为245MHz和915MHz。
2、湿热法
(1)蒸煮法 将物品放于水中,利用加热水至沸腾使其达到消毒,此法简便易行,尤其适用于基层单位、饮食业、公共场所餐具和洁具的消毒。蒸煮20min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真菌和细菌芽胞等,但破伤风杆菌芽胞和肉毒杆菌芽胞及后者的毒素则要煮300min才能被破坏。
(2)巴氏消毒法 主要用于血清、疫苗和牛奶的消毒,可分别加热至
(3)流动蒸汽消毒 在常压条件下,利用蒸屉或专用流动蒸汽消毒器加热物品,使其达到消毒,消毒时间以水煮沸时开始计算,20min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肝炎病毒。
(4)压力蒸汽灭菌 在加压条件下提高蒸汽的温度,通过蒸汽置换冷空气或机械力抽出冷空气,使蒸汽充分与物品相遇放出潜热,加热物品。主要用于医院耐热物品消毒与灭菌,是医疗器械首选的灭菌方法。
① 下排气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手提式、立式、卧式。灭菌温度多为
② 预真空式压力蒸汽灭菌器:属机械排气式灭菌器,利用真空泵系统可将柜内98%左右的空气排除,一般灭菌温度可达132~
③ 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采用真空与蒸汽多次交替作用而达到排除空气的作用,灭菌温度为134~
④卡式压力蒸汽灭菌器:该类灭菌器适用于口腔科器械的快速灭菌,全过程消毒时间少于10min,其中
(二)紫外线消毒
杀菌紫外线是C波紫外线,其波长范围为200~270nm。杀菌的中心波长为253.7nm。在紫外线强度和照射时间足够的情况下,可杀灭所有微生物。但是,紫外线的穿透力极弱,其照射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且仅在照射到的表面上才能发挥杀菌作用。
1、目前我国常用的紫外线消毒灯
(1)普通直管热阴极低压汞紫外线消毒灯:灯管采用石英玻璃或其它对紫外线透过率高的玻璃制成,功率有15w、20w、30w、40w等。最常见的是30w灯管,要求出厂新灯辐射
(2)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要求辐射253.7nm,紫外线强度(中心
(3)低臭氧紫外线消毒灯:由于采用了特殊工艺和灯管材料,臭氧产量<1mg/h。
(4)高臭氧紫外线消毒灯:这种灯可产生较大比例波长为184.9nm的紫外线,故臭氧产量较大(≥25 mg/h)。
2、紫外线杀菌剂量
紫外线照射剂量=紫外线强度(μW/ cm2)×照射时间(s)。如紫外线强度为70 W/ cm2时,照射时间为30min,则紫外线照射剂量为:
70 μW/ cm2×30×60s=126000μWs/cm2
紫外线杀菌作用决定于紫外线的照射剂量。其中,紫外线的强度起重要作用,当强度低于40μW/ cm2时,即便延长时间达到杀菌剂量亦不能杀死细菌;甚至,小剂量紫外线可促进细菌复苏、生长。一般说来,紫外线杀灭细菌繁殖体的剂量为10 000μW/ cm2,小病毒、真菌为50 000~60 000μW/ cm2,细菌芽孢为100 000μW/ cm2。真菌孢子对紫外线有更大抗力,如黑曲霉菌孢子的杀灭剂量为350 000μW/ cm2。
3、紫外线在消毒中的应用
(1)空气消毒
①无人活动的室内,可在2~
②有人活动的室内,可用低臭氧紫外线灯(按室内面积1 W/m2计算),反射罩朝上,悬挂
③循环风紫外线消毒器,在箱体内安装了抽风机、滤材和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灯组,可用于有人活动的室内空气消毒。该消毒器的消毒效果取决于紫外线照射强度、空气流动速度和室内空气对流完全与否。因此,使用该消毒器时必须注意:了解消毒器的消毒有效体积;消毒器的气体每小时流量应是消毒空间体积的8倍。
(2)物体表面消毒
①可将带罩紫外线灯(30w)挂于桌面上方
②采用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消毒灯,近距离照射(照射强度可达到7500~12000uw/cm2)可在30s内所照射的部位达到消毒要求。
(3)注意事项
①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消毒,不能照射到人,消毒后应待闻不到臭氧气味后人方可进入。
②接触紫外线时,如开展强度监测应做好个人防护,戴防护面罩或护目镜。
③紫外线消毒适宜温度为20~
④紫外线穿透力很弱,应保持紫外线灯管洁净,非直照情况下(如背光处)无消毒作用。
三、化学消毒与灭菌
(一)常用化学消毒剂及用法
1、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后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此类消毒剂具有杀菌谱广、杀菌速度快、价格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缺点是对人体、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织物有漂白作用。大多数产品对金属有很强的腐蚀性。该类产品为我省现有消毒剂最大一类,常见产品有:优氯净、漂白粉、533含氯消毒剂、金星消毒剂、佳顺消毒剂等。值得注意的是,含氯消毒剂各产品之间杀菌有效含量差别很大,其浓度以有效氯含量表示,如优氯净为60%,而金星仅为1%,因此使用时稀释倍数有很大不同。应用液有效氯浓度,多以mg/L表示。含氯消毒剂在医院消毒方面,多用于传染病病人排泄物、环境、物表、餐饮具、医疗用品、医院污水等消毒。消毒方式多以浸泡、擦拭、喷洒等进行。使用剂量可参考下表:
表 含氯消毒剂常用消毒剂量
消 毒 对 象
|
有效氯浓度(mg/L)
|
用 量
|
作 用 时 间(min)
|
污染物品
|
|
|
|
结核杆菌
|
1000
|
----
|
45
|
肝炎病毒或HIV
|
1000
|
----
|
30
|
细菌繁殖体、一般病毒(一般医疗用品消毒)
|
500
|
----
|
15~30
|
细菌芽胞
(医疗用品灭菌)
|
2000
|
----
|
60~120
|
一般环境表面
|
500
|
100~300ml/m2
|
15~30
|
污染环境表面
|
1000
|
100~300 ml/m2
|
60~120
|
餐具
|
250
|
----
|
15~30
|
医院污水
|
30~50
|
作用2h后余氯≥3.5mg/L (一般医疗机构)
作用2h后余氯≥6.5mg/L (传染病医院)
|
|
粪便、呕吐物
|
25000~50000
|
----
|
120
|
尿液
|
5000~7500
|
----
|
120
|
传染病人用过的便器
|
2000
|
----
|
30~60
|
2、二氧化氯二氧化氯消毒剂有液体与粉剂两种剂型,通常采用二元包装,即激活剂(柠檬酸、盐酸等)与亚氯酸盐分开包装,使用前将两包装内容物混合,约10min后即可按比例稀释使用。
二氧化氯有强烈氯味,对呼吸道粘膜有明显刺激作用,对金属有很强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
二氧化氯溶液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真菌、病毒、细菌芽胞。
在医院消毒中二氧化氯常用消毒方法有浸泡、擦拭、喷洒等。
①浸泡法:将清洗、晾干的待消毒或灭菌物品浸没于装有二氧化氯溶液的容器中,加盖。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二氧化氯含量为100~2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二氧化氯含量为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二氧化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浸泡30min。
②擦拭法:对大件物品或其他不能用浸泡法消毒的物品用擦拭法消毒。消毒所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与浸泡法相同。
③喷洒法:对一般污染的表面,用二氧化氯含量为500mgL的消毒剂溶液均匀喷洒,作用30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分枝杆菌污染的表面,用二氧化氯含量为1000mgL的消毒剂溶液均匀喷洒,作用60min。
在SARS流行期间,深圳多以二氧化氯进行消毒。二氧化氯应现配现用,以水溶液进行消毒,活化后以原液布放形式进行空气消毒不可取。
现在二氧化氯在医院污水消毒方面应用很多,通过设备来实现自动消毒过程,经消毒接触0.5h后,总余氯综合性医院应≥2.5mg/L,传染病院应≥4.0 mg/L。
3、过氧乙酸
(1)特性
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无色透明液体,呈弱酸性,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溶于水,不稳定,易分解,重金属离子可加速其分解,最终降解产物为氧气和水,过氧乙酸是强氧化剂,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
过氧乙酸属广谱高效消毒剂,杀菌作用迅速。
(2)毒性和副作用
0.2%溶液对皮肤无刺激,但长期接触可使皮肤粗糙;≥0.5%的过氧乙酸溶液对皮肤和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甚至引起烧伤。对碳钢、铜、铝等金属和大理石、水泥地面有腐蚀作用,可使织物漂白或褪色。
(3)应用
二元包装过氧乙酸:加有催化剂的冰醋酸为一包装,过氧化氢为另一包装,临用前将两液体混匀,一般静置或24 h 以后,可产生18%过氧乙酸。使用前应测定过氧乙酸浓度,按有效成分含量计算配制应用液。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一般医疗器械消毒,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5 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杆菌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 min 。消毒后的诊疗器材应用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后使用。
(4)使用注意事项
① 过氧乙酸应存放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先测定有效含量。稀释液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两天。
②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应用塑料容器盛装。忌与碱或有机物混合,以免发生爆炸。
③ 高浓度溶液有强刺激性,不可接触皮肤。如不慎溅及,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④ 物品经浸泡消毒后,应及时用清水将残留消毒液冲洗干净。
4、戊二醛
(1)特性 为无色或浅黄色液体,有醛气味,易溶于水和醇。戊二醛水溶液在酸性条件下稳定,碱性条件下不稳定。pH为6时,单体戊二醛开始聚合;当pH达到9时,极速聚合成多聚体。pH 7.5~8.3的戊二醛溶液,通常在2周内逐渐减弱其杀菌活性。pH 4.0~9.0范围内,戊二醛的杀芽胞活性随pH升高而增强;pH>9时,戊二醛迅速聚合,杀菌作用迅速丧失。有机物对戊二醛杀菌作用的影响比对其他消毒剂小。表面活性剂对戊二醛的杀菌活性有增效作用。
戊二醛对人体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和致敏作用,尤其对呼吸道粘膜有明显刺激作用。可固化组织,影响肉芽组织再生。作业场所空气中最高允许浓度为1mg/m3。对金属有一定腐蚀作用。
(2)应用
常用戊二醛溶液有三种:
①酸性强化戊二醛 2%戊二醛水溶液加入0.25%聚氧乙烯脂肪醇醚,pH 3.2~4.6,具有良好的杀菌和灭活病毒的作用,对细菌芽胞的杀灭作用则次于碱性戊二醛溶液。酸性戊二醛溶液稳定性好,室温可贮存18个月。2%酸性强化戊二醛可直接用于物品的浸泡消毒或灭菌。
②中性戊二醛 由酸性戊二醛加碳酸氢钠调整溶液pH至中性。稳定性好,室温下可使用3~4周,可用于物品浸泡消毒或灭菌。
③碱性戊二醛 用碳酸氢钠将2%戊二醛溶液调至pH7.5~8.3,溶液不稳定,室温放置2周,随时间延长pH上升,戊二醛浓度下降,杀菌作用明显减弱。
碱性戊二醛主要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消毒与灭菌,国内尤其多用于内窥镜消毒或灭菌,2%戊二醛溶液灭菌处理时,浸泡10 h;消毒处理时,浸泡20min。
(3)注意事项
① 戊二醛不宜用于食具、皮肤、粘膜及环境的消毒。
② 对金属有一定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防锈剂。
③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操作时应戴橡胶手套,并防止溅入眼内,应在通风良好室内操作,防止吸入,注意个人防护。
④ 医疗器械消毒前应彻底清洗、晾干、消毒后,用无菌水冲净残留戊二醛,尤其对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复方戊二醛消毒液应严格冲净。
5、邻苯二甲醛
邻苯二甲醛(OPA)为高效消毒剂,具有明显的杀微生物活性。邻苯二甲醛为淡蓝色液体,pH7.5,含邻苯二甲醛0.5%,其杀菌力、杀菌速度、稳定性和毒性均优于戊二醛,5min内可杀灭分枝杆菌,菌数减少5个对数值;OPA在pH3~9范围内十分稳定,且无味,对鼻、眼粘膜无刺激,且使用前不需活化,对各种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其缺点是对蛋白有着色作用,价格较戊二醛贵。
6、碘伏、酒精、洗必泰、新洁尔灭等
这些产品多用于皮肤、粘膜消毒。
目前卫生部对用于皮肤、粘膜消毒的产品做了相关规定:
① 限量规定
皮肤消毒应用液:戊二醛≤0.1%、氯己定(洗必泰)≤4.5%、苯扎溴铵、苯扎氯铵(新洁尔灭、洁尔灭)≤0.5%、三氯生(玉洁新、DP300)≤2.0%。
粘膜消毒应用液:戊二醛≤0.1%、氯己定(洗必泰)≤0.5%、苯扎溴铵、苯扎氯铵(新洁尔灭、洁尔灭)≤0.2%、三氯生(玉洁新、DP300)≤0.35%。
② 达到消毒效果作用时间规定:
注射、卫生洗手消毒≤1min;外科洗手、皮肤、粘膜消毒≤5min。超时产品不能通过审批。
7、臭氧
臭氧又名三氧,分子式O3,为强氧化剂。臭氧极不稳定,常温下可自行分解成氧,分解后无残留毒性。半衰期与温度有关。有人观察电解法产生的臭氧水溶液(浓度为19mg/L),
臭氧不能装瓶贮备,一般现场产生,立即使用。通常应用不同工作原理的臭氧发生器来产生臭氧,此外还有紫外线法发生臭氧。
臭氧在医院消毒领域多用于空气消毒和怕湿物品表面消毒,如空气消毒,臭氧浓度30mg/m3,作用15min,可杀灭自然菌90%以上。相对湿度≥70%条件下,消毒效果较好;而物品表面消毒,要求臭氧浓度为60mg/m3,相对湿度≥70%,作用60min。如床单位消毒器。臭氧的消毒能力同产品臭氧发生量密切相关。若臭氧对微生物的灭活剂量不足时,一般无法通过延长作用时间来补偿。
臭氧对人也有一定的危害,空气消毒时,必须密闭,在无人的条件行,并加湿室内相对湿度,可取得较好消毒效果。消毒后,至少过30min,人才可进入。人对空气中臭氧的可嗅知浓度为0.02~0.04mg/L,毒性起点浓度为0.3 mg/L。吸入臭氧后,可引起呼吸加速、变浅,胸闷等症状,进而脉搏加速、头痛,严重时可发生肺气肿,以至死亡。臭氧最高允许浓度为0.2mg/m3。臭氧为强氧化剂,可使橡胶类制品变脆、变硬,加速老化;使铜出现绿色锈斑,织物漂白等。
8 、高氧化还原电位酸性水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研究,20世纪90年代酸性电位水的生成机投入市场。这种机器可将含有少量食盐(通常质量分数为0.05%食盐)的自来水或纯水变成pH值在2.3~2.7,氧化还原电位(ORP)为1000~1200mv,有效氯约50mg/L的溶液,该溶液可杀灭细菌繁殖体、病毒、细菌芽胞等,且杀菌作用强而迅速。该水置于密闭容器中可贮存1个月,而在开口容器中仅能贮存3天。
高氧化还原酸性电位水可替代2%戊二醛用于内窥镜消毒。但有机物对其影响极大,因此,强调不能重复使用,最好是冲洗使用。在无有机物情况下,1~2min即可杀灭细菌繁殖体,20min可杀灭细菌芽胞。
9、环氧乙烷
为无色透明液体,常温时就可气化为气体,易燃易爆,空气中浓度达到3%时极易爆炸。环氧乙烷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可穿透聚丙烯、聚乙稀膜、纸张、玻璃纸等。
环氧乙烷消毒浓度为450mg/L,灭菌浓度为800~1200mg/L。环氧乙烷消毒灭菌时,要求严格控制相对湿度为55%~65%,温度在
注意:环氧乙烷灭菌操作现场应有防火防爆设施,通风良好,空气中环氧乙烷含量应低于2mg/m3;医院环氧乙烷灭菌物品残留量应低于10mg/L。
(二)化学消毒剂浓度计算及应用实例
1.常用浓度表示法
(1)比例浓度
用溶质与溶液的比例来表示的浓度,叫做比例浓度,常见的比例浓度符号为(1:X)。即指
对于一些较稀溶液,也常以mg/L来表示浓度。mg/L是指在
(2)百分比浓度
百分比浓度是指100份物质中所含溶质的份数,消毒剂产品常用这种浓度表示法。
①质量-质量百分比浓度
以每
②质量-体积百分浓度
以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来表示,代表符号为%(g/ml)。
③体积-体积百分比浓度
以100m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ml数来表示的溶液浓度,代表符号为%(ml/ml)。如75%酒精。
2、消毒应用实例简介
(1)市售新洁尔灭消毒剂的浓度为5%,而实际消毒用浓度为0.1%溶液,现要配置2000ml 0.1%新洁尔灭溶液,需要取5%新洁尔灭多少ml?
解:5/100×V=0.1/100×2000
V =200/5=40(ml)
答:取5%新洁尔灭40ml。
(2)有20%戊二醛,欲配制2000ml浓度为2%戊二醛溶液用于医疗器械灭菌,问如何配制与操作?(200ml,1800ml,灭菌容器,灭菌蒸馏水,10h)
(3)在某传染病院,欲对一受病菌污染的场所(
(4)某传染病院用优氯净(有效氯60%)进行医院污水(
(5)在洪灾地区,某水井(直径
(一般处理饮水需氯量为5~10mg/L,要求30min后余氯达0.7mg/L)
故:需优氯净=[ 0.8×0.8×3.14×5×1000(5??0.7)×100] / 60×1000
=95(g)
(或:84~
(6)假设某一灾区灾民约2000人,需要提供多少饮水净化剂(明矾)与消毒剂(漂白粉)供灾民家庭饮水消毒,估计7天的需求量。
提示:每人每天的饮用水需要量为15~
净化剂明矾的投加量100~150ml/L;
漂白粉投加量为2~
则:明矾的需求量为21~
漂白粉的需求量为: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