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消毒与杀虫消毒与杀虫 

美洲惊现噬心寄生虫

信息来源:新民晚报 发布时间:2012-06-1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美洲,某人的心脏或肠子突然不好了,他可能是被寄生虫控制了。近年来,一种被称为“美洲新艾滋病”的传染病在美洲蔓延,它会像艾滋病那样随着血液交换而传播。该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锥虫,它们会寄生在人体血液中,并在心脏中繁殖,导致心脏和肠肥大。

“美洲新艾滋病”又名美洲锥虫病,由锥蝽传播。锥蝽体形较小,成虫体长也只有 2.5厘米 左右,身体像虱子那样扁扁的,所以容易附在人体皮肤上。锥蝽身体略呈椭圆形,色黑或暗褐,胸、翅及腹侧缘有红或黄斑。它们像蚊子一样有刺吸式口器,摄食血液时口器可伸长,可直接自皮下毛细血管吸血,不用时弯入前胸腹面沟内。

锥蝽附在人体上时主要叮咬暴露部位,特别是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处。许多种类的锥蝽常叮刺熟睡者唇边的皮肤,故俗名“接吻虫”。多数种类叮人不痛,不易被察觉,但吸血锥蝽则叮人甚痛,引起局部肿胀硬结或致荨麻疹。

锥蝽像蚊子一样喜欢食人血。就像蚊子会传播疟疾一样,锥蝽会传播锥虫病。这种锥虫名为克氏锥虫,体长只有几微米,肉眼看不见,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它们的真容。克氏锥虫与锥蝽和平相处,不会伤害锥蝽。当锥蝽吸食人血时,克氏锥虫就顺着锥蝽的口器进入了人体的血管,在人体血液里安营扎寨。

如果克氏锥虫只是消耗点人血,倒也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多大危害。问题是这些锥虫并不安分守己,它们还希望壮大自己的家族,于是会在人体内繁殖。与其他寄生虫相比,虽然锥虫的繁殖能力不是特别强,但是它们并不随处繁殖,而是定点繁殖,主要选择血液最充足的心脏和肠内进行繁殖,不断摄取心脏和肠的营养,逐步导致心脏或肠肥大。

可怕的是,人们对体内克氏锥虫的活动毫无感觉,因为锥虫并不分泌毒素,人们不会出现痒、痛等不适感觉。锥虫就这样优哉游哉地在人体内繁衍生息,潜伏期可能长达数年甚至十来年。可能在某一天,患者会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了,因为心脏和肠肥大到影响正常生活了。

被感染美洲锥虫病后,患者一般经历两个阶段——急性期和重症期。急性期之后,病情表面上会趋于缓和,再经过数年后,患者才会进入重症阶段,出现心慌、头晕、厌食、便秘、腹痛等症状。在感染上美洲锥虫病的前三个月,可以用药物灭杀锥虫。然而,由于这种病潜伏期很长,人们一般会错过“黄金治疗期”。等到身体有不适感的时候,已经到了无药可治的地步了。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周期很短,常常表现为猝死,因为此时锥虫的繁殖导致心脏肥大到供血不足了。

美洲锥虫病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约有1000 万人感染美洲锥虫病,其中以玻利维亚、墨西哥、哥伦比亚和中美洲感染者最多。这种病还在通过血液加速传播,已经导致每年数万人死亡。如果找不到合适的防治方法,因该病死亡的人将越来越多,甚至可能成为一场蔓延全球的瘟疫。鉴于这种疾病危害大、感染人数多以及难以预防的特点,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将其列为全球五大被忽视的寄生虫感染疾病之一。

虽然中国离美洲很遥远,我们似乎不大容易患上此病,但是在目前交通便捷的情况下,我们或者身边的亲朋好友可能去美洲旅行。此时,我们要特别注意预防此病,尽量不要居住卫生条件差的旅馆,注意周围是否有锥蝽出没。此外,减少对猫狗等宠物或野生动物的接触,防止这些动物身上的锥蝽悄无声息地爬到我们身上。

美洲锥虫病可以通过性传播,也可以通过输血、母婴等方式传播。由于美洲锥虫病的传播方式和潜伏周期与艾滋病类似,它又被称为“美洲新艾滋病”。由于美洲锥虫病在潜伏期发现较难,治疗费用很昂贵,不少贫困人群出现此病后不会去治疗,导致这种疾病的蔓延加速。目前,医学专家和寄生虫专家正在合作攻关,希望找到简易筛查早期美洲锥虫病患者的方法,以便降低美洲锥虫病的防治费用,让更多人及时体检和治疗。__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