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金属工业比较发达,重金属污染,特别是种植蔬菜的土壤受到污染,成为一个让人担忧的问题。在近日人民网《界别圆桌汇》节目中,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蔬菜产业协会副会长、华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日远表示,重金属是隐性的安全隐患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他表示,农药中毒,大家可能容易发现,吃完后身体马上有反应,但重金属吃完之后,不会马上反应,需要一段时期积累。
陈日远表示,从珠江三角洲的菜地调查来看,整个工业、城镇化的发展,确实是造成了菜田的重金属污染,根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整个监测区菜田的污染占到60%以上。
但从科学的角度讲,土壤超标,种出的产品不一定超标。
“从检测的结果来说,大部分蔬菜都会有一个选择性的吸收。小部分的蔬菜,比如空心菜、西洋菜,如果土壤中重金属超标比较厉害,一般会附寄那些重金属。这方面,我们就要注意一些生产上的管理。普查完菜田之后,不适宜种某一类菜,就转种其他的园林植物,或是不容易吸收的蔬菜种类。”他说。
陈日远认为,由于蔬菜重金属的污染,一般情况下从表面看不出来,只能通过检测,所以,政府和地方的菜场、农业企业,选择一块地作为生产基地,就必须要事先普查,分区域来进行植物的布局安排。此外,要加强监管,对超标严重的地,要转型的应该转型,这是政府的责任。
不能把有机蔬菜的消费作为主流来看待
有机蔬菜作为市场新宠,价格高于一般蔬菜,但鱼龙混杂,消费者常常难以辨别真假。
对此,陈日远认为,要避免冒牌有机蔬菜的出现,就要要加强对有机蔬菜认证部门的认证,以及对认证单位的监管。
此外,生产者、经营者要讲究诚信。“不能把长得差一点、个头小一点的,打成有机菜,加上有机商标来卖,这绝对是不诚信的一种表现。”他说。
从老百姓的角度来说,很难从表面看出菜有机还是是无机的,所以,就要依靠认证机构,和对认证企业的监管。
但另一方面,陈日远也认为,对于有机蔬菜,应当持理性消费观。
“一个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适当消费这些真正有信誉度的、有品牌的企业生产的有机蔬菜,但是普通的消费者,像刚才欧委员说到,大部分蔬菜还是安全的,对于一般人的身体健康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不能把有机蔬菜的消费作为主流来看待。”陈日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