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俄罗斯宣布取消对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NK603的临时禁令。至此,去年下半年出现的关于转基因玉米有毒甚至致癌的传言又算画上了句号。事实上,自从转基因作物引入种植以来,关于它的各种流言就层出不穷。在日前中国科协举办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转基因技术安全管理》活动上,有关专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
真相:实验设计有严重漏洞!
最新的一起关于转基因作物的流言,来自于去年9月19日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在英国期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称,其长达两年的研究显示,喂食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寿命比正常实验鼠短,且前者出现肿瘤的几率更高。该报告对已经在欧盟获准上市的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提出质疑。事件发生后,俄罗斯相关部门反应十分谨慎,决定暂停进口和使用转基因玉米品种NK603。
流言:抗虫转基因玉米危害帝王蝶?真相:野外帝王蝶并不吃玉米花粉!
帝王蝶是美国民众十分喜爱的一种野外观赏昆虫。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昆虫学教授洛希发表文章称帝王蝶在对抗害虫的同时,也对非目标昆虫产生威胁。在实验室中用拌有转基因抗虫玉米花粉的饲料喂帝王蝶幼虫,死亡率高达44%。
转基因抗虫玉米本来的培育目的就是为了对抗害虫,帝王蝶作为一种昆虫,吃多了这种玉米花粉会死,其实并不奇怪。问题是,转基因抗虫玉米真的会对帝王蝶产生巨大威胁吗?美国环境保护局组织昆虫专家对帝王蝶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野外帝王蝶通常不吃玉米花粉,因为它们在玉米散粉之后才大量产卵。而事实上,在所调查的美国中西部田间,转基因抗虫玉米地占总玉米地面积的25%,而田间帝王蝶的数量很大,并未受到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工程院院士吴孔明指出,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面临的资源约束是非常明显的。只有依靠技术创新才能支撑我们的粮食、食品需求。而转基因技术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没有太多时间去等待。
转基因技术涉及生物本身甚至人本身的改变,容易引起心理上的抵触;公众对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有着本能的怀疑和回避;转基因作物一旦推广,会涉及到每一个人,而且往往只能被动接受,难以主动选择;转基因技术确实可以用来做坏事,无论是有心还是无意,风险的确存在。如果没有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必然会带来食品安全与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有些人出于狭隘的心理,认为转基因技术是少数大国、大垄断公司的专利。但事实上,技术发展属于全人类。我国在转基因技术发展上也已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周云龙介绍说,我们国家在转基因技术、产品管理上,无论是理念还是方法,都是和世界发达国家接轨的。而且在某些方面,我们的管理标准更严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