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青少年健康青少年健康 

社会有责任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信息来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1-04-2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高考成绩将在6月下旬公布,一些同学将面对不尽如人意的考分和不如预期的录取学校;而即将走出校园的高校毕业生则面临世界性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就业压力。对此,需要全社会都要多一些实在的关怀和帮助,帮助他们释放压力,以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迎接人生的挑战。
走进孩子的心灵
也许,人们会有上千个理由痛心疾首孩子们的抗挫能力差,但同样也应有一千零一个理由去感同身受他们的真实心境和处境。他们还涉世未深,并非都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淡定、“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历练。
据华商报昨日报道,19岁的陕西西乡高考生张聪,因为自感没考好,持刀连刺三人。这当然是个案,但足以警醒世人。在上学期间,张聪曾在模拟考试考场上痛哭,曾在作文中批评教育制度。这些信号折射出诸多病根:其一,在现行教育考试制度背景下,高考成绩之重,对于考生乃至公众来说依然有着“一卷定终身”的效用。其二,很多时候,人们都将学习成绩无限放大来衡量学生,而忽略了对抗挫折、应对压力、沟通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于是,敏感而“要争气”的孩子往往把分数作为惟一目标,并缺乏勇敢面对挫折的心态。要想彻底医治这些“心病”,需要考试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公众成材观的转变、挫折教育的开展等“合力”的长期共同作用。
    “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未形”,张聪事件提醒家长以及社会务必去关注这些可怜的孩子,去走近这群在多重压力下出现心理缺陷的孩子,以走进心灵的理解和设身处地的关怀,把那些孩子从悲观中拯救出来。
不妨练练精神胜利法
大学生找工作,确实是一个难题。但工作的机会或许不多,快乐的机会却有很多。只要你愿意,背起行囊的远游,喧哗街头的驻步,杂志里的笑话,天空上的小鸟,亲人的问候,同学的调侃,都可以成为快乐的源泉。有了快乐,人的状态就不一样,生活就会变得阳光灿烂。你可以说这是精神胜利法。精神胜利总比精神失败要好得多吧。
快乐就像一根管子。把它插到你沉闷的心绪中,压力很快就会被释放,新鲜的氧气很快就会使你热血沸腾。可以说,快乐比什么都重要。遗憾的是,处于失业状态中的大学毕业生,最匮乏的,往往不是经济来源,不是人际关系,不是工作能力,而是快乐。为什么会这样呢?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暮气沉沉的教育体制。从幼儿园开始,就是无休止的作业、考试,书山题海一路伴行。试想,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学生,能有多少快乐的细胞呢?
在金融危机继续蔓延,经济复苏尚不明朗的非常时期,精神胜利法对于求职者尤为重要。可以说,谁先练成,谁就多了一分成功的希望。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有哪个单位的人事主考官,愿意面对一张老气横秋的苦脸呢?有哪个老板,不想自己的手下个个生龙活虎呢?
孩子不是面子
      孩子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父母感到荣耀,这是人之常情。不过,我们必须承认,在竞争社会,无论怎样,都会有成功者和相对的失败者。这个时候,孩子以“失败”形象示人和自况,更多的心理压力往往来自于家庭,来自于双亲。因为,我们的学生很少以个体的独立性而存在,他们从小到大就被赋予了更为重要的责任担当——父母每天挣钱奔波都是为了你;你要实现父母曾经未实现的理想……如此等等,孩子不能把高考、就业看成纯粹是自己的事情,而是整个家庭的事情,一旦失利,后果就不仅仅是个人的失利而是家庭的失利,其内心面临的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所以,我认为,为了缓解排遣学生因高考或就业等不如意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压力,家长应迅速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父母应做孩子的朋友,理解他,欣赏他,做能跟他站在一起的朋友。
家长们给孩子以平等独立的地位,树立起对孩子不是占有而是拥有的心态,不把孩子当成能给自己带来“面子”或损伤“面子”的工具,还原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尊严和独立性,做到这些,会让孩子感到一身轻松,从而也更容易让孩子重新振作起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幸福之路。
尝试体验艰苦
      笔者朋友的孩子去年高考之后觉得考得不好,整日郁郁寡欢,无论家长怎么安慰都无济于事。后来,一位农村来的亲戚建议到他施工的工地让孩子打工。当孩子被带到工地之后,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世界震撼了他。
工地上没有洗澡间,只能在河里用凉水冲洗;没有一天8小时工作制,从早上5点到晚上7点接近14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除了吃饭就是干活。没有网络,连报纸都看不到影子,唯一的文化生活是那块黑白电视。一直在城市里生活的孩子从来就没有考虑到,在他生活的时代,居然有这么多人生活在条件如此差的环境里。这些打工的人家里也有高考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已经习以为常地在假期来工地打工挣钱积攒学费了。他同那些工地人家孩子的交往中也学到坚韧,感受从未有的质朴友谊和关爱。这次短暂的体验让孩子明白了,在贫困之下,在艰难困苦之中,在各种各样的逆境里,只要人有坚强的韧性,同样拥有快乐和幸福。艰辛的体验反倒带来了快乐。
到一个更为艰苦的世界里,孩子更能学会如何和别人打交道,乐观地看待生活与命运。家长不妨让自己的孩子也去尝试一下。
      畅通情感宣泄渠道时下,社会上有多种心理宣泄室,通过让心理压力巨大者拳打脚踢“模拟人”或“橡皮人”等方式发泄其心中的不满与郁闷。但这种方式可能诱发暴力化倾向已经遭到了众多心理学家的批评与抵制。尤其对于青少年更不适合。
在笔者看来,情感宣泄的方式比较符合排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所谓情感宣泄,就是当青少年有不良情绪时,社会或家庭能为其提供条件和机会,让其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释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以减轻或缓解他们精神上的压力或积郁。情感宣泄的具体方式可以为交流、聚会、旅游、体育锻炼、欣赏影视作品等,还可以通过歌唱、喊叫、哭泣等表达方式来宣泄。亚里士多德曾经提到“艺术净化论”,人们在欣赏艺术和参与艺术活动的过程中,容易宣泄郁积的情感和压力,并且是一种文明的方式。
当然,要想帮助青少年实现情感宣泄,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家庭的配合和努力。社会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体活动,并且给予最大的优惠;学校要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活动场所,让学生在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中忘掉压力和不快;家庭更是要对自己的子女提供聚会、交流、旅游等方式,把孩子的压力和积郁引发、宣泄出来。
      善意也要得法人是社会性动物,这就决定了我们既无法摆脱社会的评价也不能完全无视社会的评价,这一点在学生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越是考得不好越是怕身边的人谈论考试,越是怕人家问起自己的成绩,经历过学生时代的我们对这种感觉并不陌生,在这个时候,哪怕是善意的问候也是一种骚扰,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尤其是对于失利的学生,过多的问候只能一次次地“帮助”他们回忆起失败的经历,只会在他们心中埋下阴影,只能无限地放大这一时的失利带来的消极影响,强化他们作为失败者的挫折感,反而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
      在我们开始讨论为身边的学生减压的时候,我们一定得学会低声,我们必须要为学生们创造一个释放压力的良好外部环境,可以让那些学生感受到我们的努力,却不能让我们的善意成为他们心理上的不能承受之重。我们应当做到,对于成功的学生,不吝惜掌声,对于一时失利的学生,应当学会含蓄地去鼓励,即使不能以微笑化解他们心中的压力,也不能因频繁的问候激起他们的逆反心理,加重他们的心理压力,润物细无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