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疾病,是心理学界与医学界的一个有趣的话题。虽然其中还有不少疑问有待进一步解开,但国内外研究已经证明,性格与疾病之间的确存在某种特定的关系:共同患有某种疾病的人,在性格上有相似之处;而性格也可以改变许多疾病的发展过程。本报“心理在线”专栏本期起推出“性格与疾病”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高血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往往情绪波动较大甚至脾气暴躁。有趣的是,有时候这也成为高血压患者“纵容”自己情绪发泄的依据。不过,深圳市康宁医院胡赤怡博士指出,医学研究认为,高血压和紧张暴躁的情绪,究竟谁是因、谁是果,目前尚不明确;而确定的一点则是:高血压的人随意发脾气,其实对病情非常不利;而哪怕是略微舒缓一下膨胀的情绪,对血压的控制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血压和脾气一起升高.覃先生是一所大学的校长,近几年来,他的脾气越来越大。儿子抱怨说,在家里,自己和妈妈一两句话就能惹得他勃然大怒。在学校里,遇到工作中的不满意之处,不论事大事小,也不管对方是院系主任还是普通员工,他都拍桌子瞪眼、大声训斥。
与覃先生的火气同时上升的,还有他的血压。他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口袋里随时放着太太准备的降压药,然而他经常忘记按时服用。易怒的性格对他的血压控制当然是没有好处的,盛怒之下,他曾经猝然倒地,引发冠心病、脑溢血,把周围人吓坏了。
虽然医生和家人再三叮嘱他不要动辄发脾气,以免情绪剧烈变化导致血压瞬间升得太高,但他还是不太控制。由于他是一名高血压患者,因此对于他的脾气大、爱发火,周围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理解,认为是高血压让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更糟糕的是,作为高血压患者,覃先生基本忽略了医生注意饮食的忠告,依然偏爱油脂高的食物,也不忌酒。要知道,进食油脂太大的食物会增高胆固醇,这与饮酒一样,都会导致动脉硬化,而动脉硬化恰恰是导致高血压的机理之一。
胡赤怡博士指出,很多人只看到饮食与高血压的关系,却看不到关键一点:不能控制饮食其实就像不能控制高血压一样,背后在起作用的,是患者的性格因素。不少人酒后更加不能控制自己发脾气,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反过来又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系数。
高血压的人的确易紧张.胡赤怡博士告诉记者,高血压的人的确易紧张。比如,焦虑障碍会使人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3倍,美国北亚利桑那大学的一项研究认为,这可能与心理压力有关。
作为一种常见病、高发病,高血压的病因复杂。既往研究认为,生物因素在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不过,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开始重视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高血压病已是一种被公认的心身疾病。
高血压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如果患者的血压波动很大,忽高忽低,患者的情绪也往往随着血压的波动而变化,容易激动,爱发脾气。随着病情的进展,不适症状增多,比如出现心悸、头痛加重等,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情绪更加不稳定,人也变得更加急躁、易怒、易冲动。而病情严重的高血压患者,不仅血压持续保持在更高的水平,心脏、大脑、肾脏等器官的损害也更加严重,情绪往往变得低落、忧郁,有时异常焦躁不安。
值得关注的是,中医理论更加强调情绪的波动对血压的影响。中医认为,高血压多是由于心情急躁、情志不遂引起肝阳上亢、肝火上升所致。高血压患者由于肝火过旺,交感神经兴奋,中枢神经紊乱等引起脾气暴躁、易怒。
高血压患者有其性格特点.胡赤怡指出,研究发现,从性格的角度而言,高血压患者往往有着共同的“高血压性格”:个性过强、容易激动、争强好胜、遇事急躁、过分自负、多疑多虑、克制能力差、具有攻击倾向、常感到时间不够用而心理压力很大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要大于其他性格的人。
这主要是因为,这类性格容易引起体内代谢失调,生理功能紊乱,导致血压的波动。当人在愤怒或痛苦时,由于动脉外周阻力的增加,致使舒张压明显上升;恐惧时,由于心脏输出的血量增加,造成收缩压也升高。
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性格特征,其中焦虑性情绪反应和心理压抑及冲动、敌意是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心理原因。研究表明,具有敌意或愤怒压抑的人遇到挑衅时,容易引起过强的心血管反应,血压升高;敌意和愤怒被压抑的人对应激的神经内分泌或血液动力学反应的水平比敌意低的人还高,这种交感神经参与的反应可能会增加血管内壁损伤和连续的动脉粥样硬化物质的累积。
火气和血压也可一起“降”.覃先生把情绪紧张易怒归结为自己的高血压,继而在有些场合毫不顾忌地任由情绪发泄。胡赤怡提醒:持这种观点的患者,要小心陷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如果高血压不控制好,很容易出现情绪爆发的问题;但如果不注意控制情绪,而是使性子任由火气上升,对高血压的控制显然也是非常不利的,甚至可能出现脑溢血、脑血栓或者心肌梗塞的突然发作。
也就是说,在“高血压”和“火气大”这两者之间,并没有谁“先”谁“后”。胡赤怡强调,其实,是高血压导致人容易情绪紧张,还是情绪易紧张导致了高血压,二者究竟谁是因、谁是果,目前医学界还不能确定。
“高血压并不能成为在有些场合随意大发脾气的借口,事实上,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紧张情绪加以适当舒缓,反过来对病情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果血压降低了,人的性格会变得好一点;如果性格变好了一点,高血压的情况也会相应好转。目前的医学研究成果已经肯定了这一点。”
完善性格适当“减压”.胡赤怡认为,虽然高血压患者的情绪容易紧张、波动,但就像升高的血压是可控的一样,火大的脾气其实也是可以通过一些方式加以舒缓的。在生气的时候,患者要理性、平和地提醒自己注意控制情绪,毕竟气大伤身,暴躁只能为自己埋下更大的健康隐患。
不过,这并不是说他们只能消极地压抑自己的情绪。人的情绪与健康有很微妙的关联,如果只是单纯地压抑,患者虽然可能不会患上高血压,但又可能出现溃疡病或者肿瘤。
因此,每个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减压方式。胡赤怡指出,心理学研究已经证明,通常情绪波动大的人,在生活中往往缺少有效的减压方式。因此,如果想要同时控制住自己的血压和情绪,而不是任由它们失控飙升,就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慢节奏、不剧烈的体育锻炼等,既平缓血压,也能让心理压力找到更好的出口。
此外,还要针对高血压患者的性格特点进行心理调节,帮助舒缓情绪、降低血压。比如做一些松弛—默想锻炼、呼吸锻炼,或者气功、太极拳等活动;多读一些增强自身修养的书籍,宽以待人,保持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