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与宣传健康教育与宣传 

“关注舌尖上的安全”之鱼类

信息来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4-07-1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不少市民喜吃鱼生,但却不知道由于鱼生中很可能含有寄生虫,直接生吃无异于“病从口入”。深圳市疾控中心近十年的监控数据显示,淡水鱼中寄生虫检出率最高,占全部寄生虫检出率的60%

  

  1 淡水鱼: 鲩鱼肝吸虫囊蚴检出率高达17%

  从2006年开始,市疾控中心牵头、组织区级疾控中心,对易造成污染的水产品、泡菜类、禽畜类这3大类食品开展21种食源性寄生虫检测。到2013年底,共监测1891份,检出阳性率为3.4%

  分析这些年的检测报告,淡水鱼中肝吸虫囊蚴的检出率最高,为6.9%。这其中,鲩鱼的检出率最高,达17.4%;其次是福寿鱼为12.2%;此外,生鱼、鲫鱼、鲤鱼、鲢鱼、大头鱼也都被检测出肝吸虫囊蚴,检出率分别为6.7%6.1%5.9%4.6%4.4%

  市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科主任黄薇指出,如果吃鱼生或加工过程交叉污染,人在食入含有活性的肝吸虫囊蚴的淡水鱼或虾类后,囊蚴可在人体肝胆管寄生,使患者出现肝胆系统的病理变化,如肝肿大、纤维化、胆结石、胆囊炎、肝胆管癌等。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有22个省市发现流行肝吸虫病,而广东省是最严重的流行区之一。广东省卫生部门2008年的数据显示,广东肝吸虫的感染率达16.13%,感染人数约占全国的50%。而在深圳,市疾控中心去年接收了258份医院送检疑似病人的样本,阳性率达到12.01%

  2 海水鱼: 带鱼异尖线虫检出率高达13.5%

  淡水鱼中肝吸虫囊蚴的检出率高,那么海水鱼的情况如何呢?市疾控中心7年中对188份海水鱼开展异尖线虫的监测,分别在带鱼、红杉鱼、秋刀鱼、鲳鱼、黄花鱼中检出异尖线虫,检出率为5.9%。其中带鱼的检出率最高,达到13.5%,其次是红杉鱼为9.1%

  黄薇介绍说,异尖线虫,又名海兽胃线虫,是属于线虫的一种寄生虫,人感染异尖线虫主要是食入了含活异尖线虫幼虫的海鱼和海产软体动物而引起。虫体主要寄生于胃肠壁,患者发病急骤,会出现剧烈的腹痛或过敏等反应,酷似外科急腹症,常致临床误诊。轻者仅有胃肠不适;重者表现为急腹症,在进食后数小时上腹部突发剧痛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还可并发肠梗阻肠穿孔和腹膜炎。本病多见于日本、欧美等国,国内尚未见有病例报告。但在我国东南沿海的近海鱼类异尖线虫第三期幼虫感染率很高,对人体的健康构成一定的威胁。

  3 生食果蔬、沙拉中检出新寄生虫

  凉拌菜、泡菜一般在食用前不再加热,如果在加工或销售中选材不当或操作不规范,易造成食源性寄生虫的污染。市疾控中心7年中共监测泡菜194份,其中2份检出蛔虫卵;监测凉拌菜207份,分别在凉拌香菜、凉拌海带、凉拌黄瓜中检出蛔虫卵,在凉拌海带丝中检出毛圆线虫虫卵。

  此外,市疾控中心还在抽检的132份生食果蔬、沙拉中,有8份食品分别检出蛔虫卵、蛲虫卵、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检出率为6.1%。这个检出率虽然表明深圳这类食品中食源性寄生虫污染的情况不太严重,但值得关注的是,根据文献记载,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是首次在我国食品中检出,而这两种寄生虫正是引起寄生虫性腹泻的主要元凶,历史上也曾在美国和加拿大发生过食源性隐孢子虫病的暴发。

  健康小贴士1

  爱吃鱼生的人 最好定期做检查

  肝吸虫病表现为缓慢发病,轻者可能感觉不到任何症状,重者则出现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肿大等症状。肝吸虫病不会自愈,不过,它也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这种病最大的危害在于感染初期没有任何症状,等到出现不适,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轻则摘除胆囊,重则进行肝移植。

  疾控专家指出,喜食鱼生的市民应该注重肝吸虫感染的检查,肝吸虫感染只要花二三十元查血体检就能发现,早期只要服用十几元钱的一种叫吡喹酮的药物就能治好,但如果发现太晚,就容易引起胆结石、肝癌等疾病,到时治疗就会相当棘手。

  至于异尖线虫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对于胃或咽喉与食管异尖线虫病,应及早做纤维胃镜检查,发现虫体立即钳出。对肠异尖线虫病采用保守疗法,在抗感染与抗过敏处理的同时严密观察病情,一旦发现有肠穿孔、腹膜炎或肠梗阻等并发症,立即手术治疗。

  健康小贴士2

  鱼生蘸芥末吃可杀虫?

  疾控专家:吃时蘸一点基本不起作用

  鱼生中含有寄生虫,市民知道吗?记者在市场上随机采访,很多市民对此并不了解。有的认为鱼只要新鲜,就不会有问题。相当多的市民认为,蘸着芥末吃鱼生,就可以杀死寄生虫。还有的市民认为用醋泡也可以杀虫。这些说法正确吗?

  市疾控中心专家告诉记者,该中心专门做过芥末浓度对肝吸虫囊蚴影响的试验,研究发现用1g/ml2g/ml3g/ml 浓度的芥末溶液自然浸泡30秒内均未见囊内蚴体发生变化,作用10分钟时2g/ml3g/ml浓度组囊蚴发生变形,作用30分钟时三种浓度组囊蚴均发生变形,尤其是3g/ml浓度组蚴体萎缩成不透光残体。由此可见调味品青芥末液在一定的浓度和作用时间下对肝吸虫囊蚴具有较强的抑制和杀死作用。但人们一般使用芥末浸泡鱼生时作用时间较短,难以有效杀灭肝吸虫囊蚴。此外,实验也证明:囊蚴在醋(含醋酸浓度3.36%)中可活2个小时,在酱油中(含NaCl19.3%)可活5小时。

  疾控专家指出,要避免寄生虫,关键是消费者应避免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水产品和水生植物,尤其不要生食鱼、螺类等水产品,不饮用生水,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同时要避免交叉污染。

  寄生虫对温度敏感。肝吸虫囊蚴对热的敏感性取决于鱼肉的厚度、温度及时间。实验证明,在厚度约1mm的鱼肉片内的囊蚴,在90℃的热水中,1秒钟即能死亡,75℃时3秒内死亡,70℃及60℃时分别在615秒内全部死亡。在烧、烤、烫或蒸全鱼时,可因温度不够、时间不足或鱼肉过厚等原因,未能杀死全部囊蚴,还是建议要煮熟煮透。

  异尖线虫对热敏感,幼虫在加热至60℃时即可杀死。但对低温有一定的抵抗力,海鱼需在-20℃的温度下冷冻24小时或-4℃温度下冷冻5天以上,才可杀灭异尖线虫。因此,建议还是煮熟后食用比较安全。

  疾控专家也特别提醒,从不吃鱼生的也可能因生产加工中交叉污染而感染寄生虫,因此制作水产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不用盛过生鲜水产品的器皿盛放其它直接入口食品,加工过生鲜水产品的刀具及砧板必须清洗消毒后方可再使用。

 

                                                                                    ◎ 深圳特区报记者 余海蓉 盛佳婉

                                                                                       通讯员 蒋丽娟 罗贤如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