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从复旦大学获悉,该校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王继扬教授课题组经3年攻关,已找到机体抗感染“先头部队”—— 免疫球蛋白IgM受体。该成果相关论文日前已在线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据介绍,免疫球蛋白是人体血液中存在的抗体,它具有清除机体内病原体的重要功能,而免疫球蛋白IgM是初次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它直接与病原体结合后可抑制病原体的活性,不让其发病、发展,并可通过特殊途径来融解病原体,阻止感染的扩大。王继扬教授课题组运用基因敲除技术成功培育了一种缺乏FcμR基因的敲除小鼠,经艰辛工作,研究人员终于首次发现外来病原体侵入FcμR基因被敲除的小鼠后,出现明显的免疫缺陷状况,其抗体下降至正常小鼠的1/3以下。他们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免疫缺陷是由于FcμR基因敲除后,B淋巴细胞在受到外来病原体刺激后,不但不容易被激活,反而容易造成死亡。
专家认为,找到被誉为机体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第一道防线的免疫球蛋白IgM受体,不仅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且可以抑制自身有害抗体的产生,该研究对治疗人的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