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健康教育 > 健康教育与宣传健康教育与宣传 

我国房颤患者人数高达800万 增加中风风险

信息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发布时间:2012-12-05 【字体: 视力保护色:

我国房颤患者人数高达800万人,有近1/3的卒中发生与房颤有关,已成为缺血性卒中最主要的病因。近日,由京华时报、搜狐健康频道联合主办,以房颤防治为主题的在线访谈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刘文玲和张海澄主任医师介绍说。

    房颤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房颤作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拥有庞大的患者人群。欧洲约有450万人,美国约510万人,而我国房颤患者人数高达800万人。如果不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年平均卒中发生率约为5% ,即每20名房颤患者中就会有约1人发生卒中;更重要的是,房颤相关性卒中通常较其他病因引起的卒中更加严重。刘文玲主任医师说。

    此外,伴有房颤的卒中患者更有可能出现大脑皮质受损 (如失语症)、更为严重的肢体无力、意识不清、住院并卧床不起等情况,而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非房颤患者的两倍

    房颤治疗关键是抗凝

    房颤新的治疗理念已把降低死亡率作为核心,而抗凝治疗已被证实是降低其卒中及死亡率的关键,

    目前临床应用预防房颤脑卒中的抗拴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和华法林。然而,由于现有药物存在诸多局限性,许多房颤患者并未接受有效的血栓预防治疗。

    “传统金标准华法林的局限性包括治疗窗较窄、难以预测的剂量效应、诸多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起效和失效较慢等,而且使用华法林需进行常规监测和剂量调整才能达到应有的抗凝疗效;而阿司匹林虽然使用方便,但在高危患者卒中预防方面的保护作用并不充分。张海澄主任医师说。

    随着达比加群酯等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的陆续上市,华法林这一经典老药的诸多临床应用局限由此得以避免。达比加群酯的用药安全性、抗凝可靠性、服用方便性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大量临床数据的确证。

    近日,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公布的2012年房颤治疗指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已被推荐作为房颤抗凝治疗一线。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