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学生体质合格率为88.4%,小学生体质合格率为89.5%,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跑、握力、立定跳远等单项指标均在下降———昨日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发布报告称,深圳市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不容乐观,多项指标逐年下降。无论是负责监测的专家还是深圳教育界人士,都对深圳中小学生体质的下降忧心忡忡。
深圳中学生体质合格率88.4%
昨日,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公布的《2011年深圳市国民体质状况公报》称,2011年,市文体旅游局组织体质测试专家对全市的36所小学和58所中学的学生进行了国民体质测试。在全市的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成年组和老年组的各年龄优质合格率中,中学组的合格率仅为88.4%,仅比老年组高出不到1%,位居倒数第二。而小学组位居倒数第三,合格率为89.5%.全市3-69岁年龄段合格率为90.6%.
其中,深圳中小学生在诸如肺活量、握力等机能和素质指标测试结果很不乐观。数据显示,如果用25%做界限判断单项指标,机能指标“台阶指数”方面,小学和中学的合格率分别为28.1%和26.8%,小学肺活量合格率只有23.6%;素质指标“坐位体前屈”上,小学和中学的合格率为24.7%和38.9%:“握力”指标,小学36.6%,中学49.6%,“都有接近或超过1/4的人不合格”。
与2010年的测试数据相比,各项指标均有下降趋势。小学男子组肺活量、坐位体前屈“合格”以上率下降4%,50米跑“合格”以上率下降4.1%;中学男子组握力、立定跳远、50米跑“合格”以上率分别下降1.7、3.6、2.3个百分点;女子组肺活量、握力、立定跳远、50米跑“合格”以上率分别下降4.4、3.0、6.4、2.3个百分点。
体质下降已成多年趋势
事实上,深圳中小学生体质下降并非始于今日。早在2007年,深圳市政协委员孔爱玲等就提出《提高我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案。提案引述监测报告称,2005年,深圳市中小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为89.70%,比2001年下降了3.3个百分点;深圳市小学、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视力下降率分别达到了25 .60%、65.00%和76.70%,分别比2000年上升了6.50、5.59和1.28个百分点。
去年3月份,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公布的《2010年深圳市国民体质状况公报》称,深圳7-12岁的小学生体质不合格率达到12.1%,高过成年人、老年人等。
深圳市人大代表、中学教师宋茹在今年深圳“两会”上,就呼吁全社会关注学生健康问题。她本人调查了大约一万名深圳青少年儿童,发现学生体质与五年前相比明显下降,“肥胖率逐年上升,视力不良,握力、背力、耐力、爆发力都逐年下降”。
“深圳中小学生的负荷锻炼明显不够。”这是参与此次测试的南山区国民体质测定站专家熊妹珍给出的答案。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小学低年级每周须有4课时体育课,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体育课,高中则每周有2课时体育课,但“从目前的测试结果来看,深圳中小学生的体育锻炼远远不够”。
熊妹珍透露,深圳中小学体质合格率低是近年来较为突出的问题,“按照国家单项指标合格率理论界限65%衡量,反映力量素质的握力指标和反映柔韧性的坐位体前屈指标,中小学生合格率都没有超过65%”。熊妹珍分析,这与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体育锻炼意识不强有关。
学业压力太重致体质减弱
“深圳的学生软绵绵!”深圳小学校长王海林直言不讳。他说,深小正在编写一本《家庭健康生活指导手册》,就是希望家长正确指导学生饮食,树立正确的子女成长观,并教会家长如何利用家庭空间让子女得到锻炼。
这些都是有的放矢,王海林认为,青少年体质下降是许多国家都出现的趋势,但中国的问题更为严重。究其首要原因,王海林认为中国学生学业压力太重,但这“不仅仅是学校的问题”。以课外补习为例,他说,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般不敢补课,“但你看看身边的小孩,有几个没有参加补习、培训的?”
这几年各种校外辅导机构红红火火,正反映了需求的旺盛,“社会竞争压力大,家长对减负不买账,你再怎么发文制止学校补课都没用。”王海林说,此外则是当代人生活方式的问题,孩子们饮食不均衡,物质条件好了,体质反而下降。科技发达了,孩子们沉迷在电脑、电视、电子游戏机中,减少了和大自然的接触,学生们一做完作业又奔向电视、电脑和游戏机。
学生运动空间的减少也是问题。王海林说,包括深圳小学在内的许多学校,都受到场地的限制,学生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让学生到校外去?那更是棘手的问题。一名深圳教师说,如果学校组织校外活动出现安全问题,校领导是一票否决制。“出了事,要不就是家长负责,要不就是学校负责,这样还有哪个学校敢组织春游、秋游?”深圳某小学负责人说,他们学校甚至连单、双杠都不敢装。
政府部门应鼓励“游学”
问题很严重,但并非没有解决之法。孔爱玲等在提案中建议,针对青少年体质下降问题加强立法,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时有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并加强体育设施的配套建设与管理,为儿童提供良好的体育场所和活动空间,同时完善体检制度,加强对学生体质的监测等。
王海林认为,作为学校,还是要在“减负增效”上做文章,不能走极端。学校要拓展渠道,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运动,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不能盲目跟随,给孩子施加太多压力。
在学生校外活动方面,王海林说,日本规定学生必须每年都有“游学假”,学生走访名山大川,既放松身心又得到文化熏陶。我们的政府部门应鼓励类似的“游学”,对于出现的安全事故,要有明晰的责任分担,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把所有责任都推给学校。
■体检报告解读
男幼儿特重率高达18.6 %
专家认为,家长对于男幼儿过于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