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接诊一名孕妇,长有牙龈瘤,其瘤体巨大较罕见。日前,经过该院口腔颌面外科、妇产科、儿科、麻醉科等多个学科共同努力,该患者经剖宫产顺利产下一健康女婴并切除牙龈巨大肿物。医生提醒:孕妇怀孕前要注意及时治疗龋齿,防止滋生牙龈瘤等疾病。
一个多月前,一位来自广东中山的女性患者来到该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当时患者妊娠33周,全身营养状况差,左下牙龈处存在一个巨大肿物,严重压迫舌体、影响进食及呼吸,由于肿物有部分坏死,口腔内还伴有难闻的气味。据了解,患者发病前曾有左下智齿反复发炎病史。
该科主任潘朝斌教授接诊后,这名患者住院治疗。入院时,患者肿瘤占据咽腔,已不能平卧入睡。产科医生对其进行剖宫产术后,产下一个2.26公斤的女婴。随后,潘朝斌教授对牙龈肿物切除,切除出肿物约9×7×5立方厘米大小。术后病理结果为妊娠性牙龈瘤,患者及婴儿于术后第五天平安出院。
潘朝斌教授表示:牙龈瘤为发生在牙龈的炎症反应性瘤样增生物,来源于牙周膜及牙龈的结缔组织,与局部刺激因素,如口腔卫生情况差、不良修复体刺激,及内分泌改变有密切关系。孕妇中该病的发病率约为2%—5%,与妊娠期间口腔卫生维护较差,以及孕激素、雌激素等激素水平升高导致牙龈局部微环境改变有明显的关联。一般于妊娠后2—3个月开始出现并可出现迅速增大,因患者处于妊娠状态,且瘤体本身极易出血,患者常会有贫血等全身表现,瘤体本身易出血、易破碎也存在造成血液、肿物脱落进入气道影响呼吸等可能。妊娠结束后肿物常可自行消退。
对于较小的牙龈瘤,可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等加以控制或缓解,如无消退可于妊娠中期手术切除,但对于大型的牙龈瘤,特别是严重影响患者进食、呼吸等功能,可能对患者及胎儿造成严重不良预后的病例,则应积极处理,避免造成流产、早产、营养不良,甚至大出血、气道堵塞、窒息等严重后果。
潘朝斌教授提醒广大育龄期妇女,特别是准备生育的妇女,怀孕前要全面进行体检,对于口腔方面,注意及时治疗龋坏、根尖周疾病,尽早拔除阻生智齿,特别是反复发炎的患牙,并注意口腔清洁卫生的维护。妊娠期间出现口腔疾病要及早于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以免影响自身健康及胎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