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夏来临,许多人虽然知道生吃鱼肉“不卫生”,但一想起鱼生虾生的爽滑鲜嫩美味,就忍不住大快朵颐。还有些人,虽然没有格外钟情鱼生,但长期吃未完全熟透的鱼肉,也由此患上肝吸虫病。
顺德、中山、江门等河网纵横、水系发达的淡水养鱼地区,都是肝吸虫病高发地带。肝吸虫病在珠三角流行较为广泛,广东省目前的平均感染率亦呈上升趋势。男女并无太大差异,但主要以中年人居多。
疾控专家表示,肝吸虫病的流行主要与当地居民生食、半生食淡水鱼虾有关,粤人喜食鱼生、鱼生粥;东北朝鲜族则常食用生鱼饮酒……这些进食习惯都是人体感染肝吸虫的主要方式。
专家介绍,轻度感染者常无明显症状,仅在病人粪便中发现虫卵,少数有上腹部不适、腹泻等;较重感染者除了腹泻、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外,常有心悸、失眠、眩晕等神经衰弱症状;而严重感染的儿童,可出现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由于很多人有吃鱼生的习惯,所以现在有不少医院的体检项目中也增加了一项——抽血验肝吸虫。检查发现,很多爱吃鱼生的人一查一个准,肝吸虫检查均显示为阳性。专家由此建议,有吃鱼生习惯者,应在体检中抽血或验大便,检查是否患上肝吸虫病。
预防措施:只有彻底不吃鱼生和未熟透的鱼肉,连醉虾等也最好别吃,才是最好的预防办法。并不仅仅针对肝吸虫病,从消化科的角度来讲,食物‘不熟不吃’,将食物彻底煮熟煮透才进食,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肠道传染病和其他肠道寄生虫的风险。在90℃和60℃水中,分别可以在1秒钟和10秒钟内让肝吸虫囊蚴全部死亡。为身体着想,爱吃鱼生者应逐渐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的鱼虾;菜刀切完生鱼必须洗净后再切熟肉,以免囊蚴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