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 

谁把毒手伸向孩子?

信息来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5-11-1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继南京之后,深圳、温州、上海等地相继出现孩子上学后流鼻血、头晕、起红疹等症状,家长怀疑学校塑胶跑道可能“有毒”。

  事发后,网络上甚至散布着“毒跑道致白血病”的谣言,辟谣之余,一些学校迅速进行排查,有些学校还出具了“达标”的检测报告。然而,无论怎样努力,仍然无法完全洗脱塑胶跑道存在的嫌疑,不少学校连夜铲除塑胶跑道,宁错杀,毋放过。

  “再苦不能苦孩子”、“校园无小事”,这些一直是响亮的口号。标准永远是人定的,而面对这些娇嫩的花朵,环境标准总是更为严格。国际上,涉及儿童玩具、餐具的环保认证严苛得令人咋舌,而在国内,父母们对孩子所处环境的要求也远高于自己。但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毒奶粉”还未走远,如今又有“毒疫苗”、“毒跑道”频现,始作俑者只为一己私利,竟视孩子们的生命如儿戏。

  漂亮舒适的塑胶跑道逐渐取代了以前的煤渣、水泥操场,本是该拍手称快的好事,但检测标准的缺失、监管的缺位,让本该“更安全”的跑道,变成了“更不安全”的毒源。

  有毒跑道为何能轻而易举进入校园?首先是质量标准的不健全。据专家介绍,对于塑胶跑道的质量标准,我国目前大约有两类,一是体育标准,二是环保标准。两类标准分别对塑胶跑道中的苯、甲苯、铅、铬等有害物质的限量和可溶出重金属含量等做出了规定。但问题在于,两类标准对部分有害物质的要求不大一致,客观上为生产企业钻空子留下了空间。

  某种意义上而言,环境标准的滞后有其必然性。很多有毒物质本来就不应该出现于正常的生产过程中,当然在最初的指标中也不会出现。当年的“毒奶粉”事件发生之时,奶粉行业不是也没有三聚氰胺的技术标准吗?这就意味着,环境标准本身也必须及时修订和完善。

  即使跑道问题解决了,铺设跑道时可能用到的胶水、添加剂同样可能造成污染。此次“毒跑道”事件之后,上海质监部门已着手研究制定行业标准,以弥补塑胶跑道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不足的问题,这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和示范价值。

  标准完善了,接下来就是如何保证执行的问题,换言之就是监管问题。合理的解决之道,应该是由地方政府出面,建立健全监管体系,规范塑胶跑道建设中的审批、招标、生产、施工以及验收等各环节的程序及其责任主体。只有明确责任主体、强化责任意识,才能保证各负其责,才能避免出现在责任事故发生之后无法追责的尴尬,最大限度制止有毒跑道再次混迹校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