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持续干燥晴冷的天气给我省空气质量带来考验。据环保部本周通报,12月16日至24日的9天中,有45个城市发生了重度及以上空气污染。
广东省从本周一开始,按“新国标”将空气质量发布范围从珠三角扩展到全省。包括粤东西北在内的21个地市111个站点,开始实时“晒”空气。从首周监测情况看,以轻度污染为主的PM2.5超标成为大部分城市的空气状况,个别站点还间或出现中度污染。
目前,我省已经提前两年完成国家要求的空气质量监测任务,在预警应急方面,《珠三角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也已完成论证和报批省政府,即将在年末或明年初发布。在空气质量信息趋向透明后,不少市民仍有一些疑问。围绕着这些热点问题,南方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与专家。
南方日报记者 谢庆裕
大部分站点PM2.5超标
“整个广东地图成了橙红色的"炸鸡腿",以这种颜色标识着PM2.5超标的站点密密麻麻”。本周,灰霾重新笼罩南粤之际,全省各地的污染形势也无所遁形。
一年前,珠三角62个监测点首度公布空气质量数据,本周起新增的49个站点,全部位于粤东西北地区。
市民可从广东省环保厅官网进入“广东省环境信息综合发布平台”,或者从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网站进入“广东省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查询包括PM2.5、臭氧等6项污染物的情况。
记者从上述发布平台了解到,在21个地市共111个站点中,首日有79个(占总数71.1%)超国家标准,其中江门双桥、中山张溪、揭阳实验小学3个站点达中度污染级别。周二由于有弱冷空气补充,空气情况略有好转,良好与轻度污染的站点基本对半。周三开始,空气质量再度转差。
在粤东西北与珠三角的比较中,粤西和珠三角一样,出现了持续轻度污染,但总体上,非珠三角地区空气要略好于珠三角。从出现中度污染站点看,茂名、揭阳的两个站点出现过中度污染,而珠三角佛山、江门、中山的4个站点曾出现中度污染。在前昨两日,珠三角基本被PM2.5超标所覆盖时,粤北的清远、粤东的汕头、汕尾、潮州依然有大片区域空气保持良好。
“横向比较的话,一个地区的空气质量主要与排放强度直接相关。”相关环保专家介绍,从多年的研究性监测看,珠三角是广东空气污染集中区域,其超标情况普遍较粤东西北严重。首周公布的情况也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长期的检测。
检测点数量仍偏少
“5个监测点集中在韶关市区的学校、楼盘、政府部门,像我们山区的空气应该没有那么差吧?”家住韶关乐昌市的小吴,好奇地点开网站上的空气质量地图后,对自己家乡的空气情况十分感兴趣。
虽然广东全省有111个监测点,并提前两年完成了国家要求的监测能力建设任务,但仍有市民反映点位太少,大部分站点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粤东西北和农村偏少。
记者发现,目前粤东西北地区站点最多的市是湛江和汕头,各有6个站点,与珠三角平均水平相当,但潮州、云浮、清远、阳江、河源、汕尾、梅州的站点为全省最少,仅各有3个站点。
对此,广东省大气环境首席专家、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表示,广东空气监测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广东111个监测站里面,有102个站点是应国家要求建设的,“设一个站点大约需要80万到130万元的资金,整个广东目前的站点投入了大约1亿元,像广州、东莞地方资金较充裕,可以考虑多建一些检测点。”
钟流举同时指出:“美国目前有几千个监测站点,而我国目前总共大约有2000个站点,跟美国比我们还偏少。”
那么,广东还需要多少个站点来反映真实的空气污染情况?钟流举表示,“我觉得现在数量还是偏少,我们主要的监测点都集中在城市,但我们在农村很少有监测点。”他认为,需要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相互影响的地方设立一些站点,也有利于研究灰霾污染的漂移效应。
据悉,省环保部门还将加大省级环保专项资金对粤东西北地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倾斜,提高空气质量的监测能力。广州还计划在广州塔、繁忙的路边等地扩充一些功能性的监测点。
珠三角预警应急预案将公布
12月以来,我国已经出现两轮大范围雾霾与重污染天气,北方多个城市均启动了空气污染预警,并采取了限产、限排、单双号限行等措施。
虽然广东的空气污染情况相对北方较轻,但截至昨日,除了佛山与广州颁布了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预案后,其余城市的预案并未公布,在全省也只有佛山曾启动过预案。
今年11月,环保部发出《关于做好2013年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就指出,各地尽快制订和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
记者了解到,今年8月公开征求意见的《珠三角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历经多轮论证和省政府审批后,原计划本周公布,但因为相关文件需要修改等原因又有所推延。
据悉,即将公布的预案,将大气重污染分为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两级。城市重度污染,是指按照国家规范,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之间。城市严重污染,是指AQI大于300。当3个及以上城市同时出现重度污染时,为区域重度污染;当3个及以上城市同时出现严重污染时,为区域严重污染。此外,珠三角的预案也规定,年内各市必须出台地方的重污染预警应急预案。
不过,环保部门专家指出,由于在珠三角9市中3个以上城市同时出现重度污染才能启动区域应急预案,从近一年监测的污染情况看,预案启动的可能性很小。
空气质量何时可预报?
还有市民指出,我省各地空气质量情况,能否像天气预报那样做到提早知道?早在今年初,省气象与环保部门就拟计划在年内推出基于“新国标”的空气质量AQI预报。
但至发稿时,市民要预判空气质量,仅能通过气象部门的灰霾预警信号、以及气象扩散条件预报间接得知。全省仅深圳一市实现了空气质量预报每天公开发布。广州市气象台的空气质量预报目前也仅在内部发布,需要与环保部门进一步调试并协商好时间才会对外公布。
据悉,空气质量预报主要由环保部门提供污染源分布与排放数据,气象部门结合气象扩散规律来建模运算。环保部门知情人士告诉记者,空气质量预报比预期要晚推出,是因为目前虽有预报的技术手段,但准确度还不够稳定。
省环保厅表示,下一步我省将分阶段建立珠三角及全省空气质量预报预警业务体系,积极做好大气重污染事件应对。
应让预警机制
真正发挥功效
观点
目前,佛山、广州已公布了各自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但有市民反映启动的条件较高,如本月初广州有站点连续多日出现重污染,可均没有启动预案。
对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潘小川在本周一个论坛上称,同样增加一个单位的PM2.5,广州人的敏感度比北京要高,这值得预案制定者注意。
潘小川表示,不同地方在做预警方案时,也要考虑到人群的敏感性。根据其研究,实际上广州人比北京人要敏感,尽管广州PM2.5平均浓度比北京低,分析结果却显示,广州样本人群对PM2.5的反应关系,要比北京高很多。
“从总死亡率来看,北京每增加10个微克PM2.5的时候,总死亡率要增加大约2.7‰,但是广州市大概增加到5‰。所以广州的预警启动限值应该比北京要低。”
潘小川认为,各地人敏感度不一样有气候的原因,“就像美国人一到中国来为什么感冒,一到污染的地方马上就有反应的道理一样。”
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钟流举表示,大气污染应急预案国家没有统一标准,每个城市可以有自己的考虑。“这里有三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当地污染的水平,比如有一些地区如果PM2.5达到1000微克/立方米,AQI经常突破600,其启动界限会高一些。第二个因素是考虑对健康的危害,第三个因素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钟流举说,三方面的考虑会取得平衡,让预警机制真正发挥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