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环保局公布2013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至72%。其中,在本地污染贡献中,机动车尾气排放是PM2.5的最主要来源,占到三成以上,其次是燃煤、工业生产、扬尘等。
本地污染排放占64%至72%
据了解,北京市环保局组织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联合北京大学和中国环科院等科研单位共同开展了PM2.5来源解析研究。此次研究的主要结论表明,本市空气中PM2.5主要成分为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地壳元素和铵盐等,分别占PM2.5质量浓度的26%、17%、16%、12%和11%。
通过模型解析,全年PM2.5来源中,区域传输贡献约占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贡献占64%至72%。特殊重污染过程中,区域传输贡献可达50%以上。
机动车污染占31.1%
在本地污染源中,机动车、燃煤、工业生产、扬尘为主要来源,分别占31.1%、22.4%、18.1%和14.3%,餐饮、汽车修理、畜禽养殖、建筑涂装等其他排放约占PM2.5的14.1%。
研究结果发现,北京市PM2.5成分和来源呈现两个突出特点。一方面,二次粒子影响大,不可忽视。PM2.5中的有机物、硝酸盐、硫酸盐和铵盐主要由气态污染物二次转化生成,累计占PM2.5的70%,是重污染情况下PM2.5浓度升高的主导因素。
此外,机动车对PM2.5的“贡献”较大。机动车直接排放PM2.5,包括有机物和元素碳等。其次,机动车排放的气态污染物包括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是PM2.5中二次有机物和硝酸盐的“原材料”,同时也是造成大气氧化性增强的重要“催化剂”。机动车行驶还对道路扬尘排放起到“搅拌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