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环境与健康环境与健康 

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不能是笔糊涂账

信息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2013-05-27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在过去的10余年间,“镉大米”以其顽强的生命力频繁见诸报端,一次次拨动公众敏感的神经。公众的担忧在于,镉大米不仅是食品安全问题,更是环境污染问题。从水、空气、土壤污染传导到食物链,粗放的高速发展留下的恶果,正让当代中国人付出代价。如果民众的健康被慢慢侵蚀,还一无所知,或者不知道危险有多大,就更让公众感到紧张和焦虑。
  即使环保部将污染列为“国家机密”,公众从切身感受已经足够感觉到污染的严重,不时出现的雾霾,彩色的河水,儿童血铅的增高,各种“毒”食品的曝光……公众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感到恐慌,只能采取措施自救,婴儿奶粉可以买国外的,但是大米全吃进口货却没有可能。面对饭碗中可能潜藏的危害,很多人已经无力吐槽,只想问问:这些东西的毒害究竟有多大?镉、铅、铬这些东西在食物中的含量最高不能超过多少?这些东西进入人体后会致癌吗?会造成急性或慢性中毒吗?有什么样的血检指标判断人体受到的危害?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些问题还没有人回答。
  现有材料显示,我国目前尚无针对全国范围的重金属污染对健康影响的大人群研究,不同重金属水平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也尚不明了。长期以来,我国环境检测主要是监测常规性污染物,不少污染物没有纳入常规监测,这使得环境污染导致人群健康损害的区域分布、健康损害程度、演变趋势等都不清楚。已有的研究数据又因存在种种问题,无法定量描述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危害风险。同时,发达国家对我国面临的这些污染研究不多,无从借鉴。健康基准研究需要的时间周期长、经费数目大,更涉及各种利益间的博弈,需要政府精心组织,投入资金、组织力量,打一场科学研究的攻坚战;需要医学科学工作者积极参与并付出心血和智慧。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需要政府科学的决策和规划,而这里,“科学”的内涵无疑包括了环境与健康相关联的一个个细节,这些细节就是那些虽显枯燥,但却扎实可靠的科学数据。只有这些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数据,才能将公众对环境污染的恐惧和焦虑转化成推动政府解决问题的力量。
  目前,种种迹象显示,我国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后果已进入集中爆发期。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的后代,或许将不能逃避承受污染之痛。倘若各地各级政府以“国家机密”、“环境健康影响研究敏感”为由,回避环境污染及其可能造成的健康损害;倘若我们连污染的底数都摸不清楚,连污染与健康的关联都搞不清楚,那么,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的梦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就不会缩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