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计后果的污染会影响国民的健康,在人们对此提出数年的广泛质疑之后,在今年2月21日发布的一篇报告中,中国政府似乎承认了有所谓“癌症村”的存在。近期,著名国际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旗下的《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以“Chinese Government admits existence of cancer villages”为题对此进行了新闻探讨。
一项旨在于“十二五”期间(12th five-year period)防止和控制化学制品导致的环境隐患的计划,承认了在中国生产的有毒化学制品已造成了“许多与空气和水污染有关的意外事故”,引起了“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例如癌症村的出现”。
在2000年代早期,中国的新闻记者们开始注意到,在靠近工业厂房的一些村庄癌症发病率飙升,并创造了“癌症村”一词。在近期发生了一系列环境危机事件,包括在一段时间内北京出现了严重的空气质量问题,公众的不满情绪开始增长,并对各个地区的水污染表示担心之后,政府承认了有这样的村庄存在。
“政府决定让‘癌症村’成为一个官方术语,只是证实了污染的严重程度……它发现它不得不去面对,”非政府环境组织自然之友(Friends of Nature)的总干事李波(Li Bo)说。然而,该报道并没有对这一术语进行详细说明,李波认为这表明对于环境问题的公开程度还缺乏一致的共识。
根据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引用的研究,中国有超过400个癌症村,主要集中在河南省、江苏省和重庆市。污染物包括重金属,如汞、铅和铬,以及在其他国家长期被禁止的致癌物。在最极端的案例中,1年之内有二十多名村民死于污染诱发的癌症。在全国范围内,癌症患病率在过去的20年大幅度飙升。
在中国目前五分之一的死亡案例由癌症导致,每年夺取了140万人的生命。北京肿瘤医院胸外科的陈晋峰(Chen Jinfeng)副教授说:“污染的健康后果大部分要长期才会表现出来。如果不正确应对,在10年内我们会看到癌症发病率进一步成倍增长。”在中国相关科学研究是少见的。“我们相信污染和疫病的增加有着强大的关联,但我们需要具体的研究来证实这一点,”浙江大学血液学研究所主任金洁(Jin Jie)说。
数十年来,由于中国不惜一切追求经济增长的政策,环境保护的问题被置于次要地位。近年来,随着全国诸如癌症村等健康丑闻上升,政府已经投入巨大的资源来改变这一状况,但获得的成效往往有限。在2006-2010年期间,仅投入在水利基建上的资金就达1124.1亿美元。2011年,针对中国200个城市所做的一项调查揭示,55%的地下水源仍然是“相当差到极差”。
在许多情况下,经济利益仍然凌驾于环境问题,导致地方政府将治疗而非预防视作是首选解决方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和自然资源学院马中(Ma Zhong )说“尽管被罚款,大多数污染工厂总体上仍然在赚钱。严重污染持续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公众的监督。”
目前,国民们很少或是不谈论控制他们的环境。马中说:“地方政府应在开放的民主的流程中批准工业项目。他们应该在向公众展示经济利益的同时,告知环境影响。”自1996年以来污染相关的群体事件平均每年增长29%。据估计,每年的数量成千上万,但只有不到1%的是通过法律途径得到解决。法律的含糊性,对于原告身份的严格控制,取证困难(例如地方组织与政府勾结)是公民试图提出污染相关的诉讼时常遭遇的阻碍。
一个值得关注的例外案例,在2011年云南省曲靖市的中国环保人士成功地将一家化工厂告上了法庭。这家工厂因非法倾倒铬废物,造成十多个村民患癌。一年半后,诉讼开庭审理。《自然之友》是这一案例背后的环境团体之一。李波对于最后的结果不抱乐观态度。“在这一过程中,当地政府和法庭显然不愿意看到我们将污染和公众健康恶化联系起来,”他说。但他已准备好接受任何结果:“这是法庭受理的第一例这样的案件,我们的预期保持在一个非常基本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