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传染病防控传染病防控 

幼儿急疹

信息来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3-06-04 【字体: 视力保护色:
 

幼儿急疹                        ICD-9 057.8;  ICD-10 B08.2

(第六病,幼儿玫瑰疹)

EXANTHEMA SUBITUM

(Sixth disease, Roseola infantum )

1.基本特征

幼儿急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通常发生在4岁以下儿童,2岁以前最为常见。这是人类疱疹病毒-6B(HHV-6B)所致疾病的一种表现。发热突然出现并持续35天,有时高热达41℃106℉)。通常在发热消退时在躯干部出现斑丘疹,然后波及身体其他部位,一般皮疹很快消失,症状比较轻微,但是有报告因发热而引起的癫痫发作。

在儿童中本病的临床表现包括无疹性高热、鼓膜炎,以及很少见的脑膜脑炎、反复癫痫发作或者暴发型肝炎。在有免疫力的成人中,已报道有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综合征发生,在免疫抑制者中有发生肺炎的记载。HHV-6也可引起无症状的和隐性感染。本病经常需要与一些相似的疫苗可预防的出疹性疾病(例如麻疹、风疹)进行鉴别。

免疫荧光测定(IFA)配对血清的HHV-6抗体或者进行病毒分离可确定诊断。目前尚没有实用的IgM试验;通常至少要在出现症状后5天才可检测出IgM应答。在血液中IgG抗体还未出现时,用PCR检测血液中的HHV-6 DNA 可作为将来可行的快速诊断方法。

2.病原体

人类疱疹病毒-6(Human herpesvirus-6)(玫瑰疹病毒属、β疱疹病毒亚科)是引起幼儿急疹的最常见病原体。HHV-6可应用单克隆技术分为HHV-6AHHV-6B两种。目前认为,人类HHV-6感染大部分是HHV-6B引起的,也发生过疱疹病毒-7导致的幼儿急疹病例。

3.流行概况

全球性分布。在中国香港、日本、英国和美国,HHV-6的血清流行病学均有很好的描述,6-12月龄高发年龄,到2岁时血清阳性率达到65%~100%。虽然分别在摩洛哥和马来西亚观察到了20%和49%的低阳性率,但在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分娩妇女中血清阳性率的在80%~100%之间。幼儿急疹或HHV-6的明显暴发很少被识别出来,仅有日本报告过该病有季节性趋势(冬末春初)。

4.贮存宿主

人类似乎是感染的主要宿主。

5.传播方式

在儿童中,随着母传抗体水平的减弱幼儿感染迅速增加,以及成人唾液腺中HHV-6病毒DNA的高流行率,与保育员和父母的唾液接触是最可能的传播方式。然而,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当家庭中有1个以上孩子时,该年龄别感染率增加,提示儿童可能也是传播的重要宿主。被HHV-6感染供者的肝肾移植,可引起血清阴性受者的原发性感染。

6.潜伏期

10天,通常变化范围为515天。易感者接受移植术后通常24周发病。

7.传染期

在急性感染中未知。急性感染以后,病毒可在淋巴结、肾、肝、唾液腺和单核细胞中潜伏。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潜伏感染引起的潜在传染性持续时间的长短,但可能是终生的。

8.易感性

普遍易感。6个月以下婴儿感染率较低,此后迅速上升,提示短暂的保护是胎传抗体的作用。幼儿急疹的二次感染罕见。在大多数免疫抑制者中会出现潜伏感染,这些人中原发疾病越严重,症状持续时间越长。

9.控制方法

A.预防措施

最好避免由HHV-6血清阳性的供者向血清阴性的受者进行组织器官的移植。

B.病人、接触者及其环境控制

1) 隔离:在医院和单位,对怀疑有幼儿急疹的患者最好采取“接触隔离”措施。

2) 随时消毒:不需要。

3) 检疫:不需要。

4) 接触者免疫:不需要。原发感染后产生的持久免疫力可防止再次感染,这使疫苗的应用具有了潜在的可能性。

5) 接触者和传染源调查:无,因为人群中无症状携带率很高。

6) 特异性治疗:无。

C.流行时的控制措施

无。

D.灾害的潜在影响

无。

E.国际措施

    无。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