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艾滋病防制艾滋病防制 

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我国艾滋病病毒基因变异规律和耐药监测技术研究》课题结题会在北京召开

信息来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1-07-06 【字体: 视力保护色:

    6月22日至6月24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专项《我国艾滋病病毒基因变异规律和耐药监测技术研究》课题结题会在北京龙爪树饭店召开。各参加单位对十一五重大专项耐药项目完成情况和阶段性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报,针对目前耐药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困难,讨论解决办法和十二五耐药监测预警工作计划,为下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会议主要内容:
一、汇报十一五重大专项耐药项目进展情况和阶段性研究成果
首先李敬云教授首先欢迎大家参会,先感谢大家克服经费到位不及时的困难圆满的完成了任务,通报大家的研究成果,先由李敬云和邢辉分别介绍两个课题的总体情况。
李敬云先代表病毒变异课题组做了汇报,通过与任务书对比,超额完成任务。从建立方法和手段开始,建立技术方法,编写sop克隆测序分析发HIV-1准种序列的方法。任务:流行毒株全基因组序列430条全长,实际得到504条,拿到了菌种序列57条 。对序列初步分析,我国主要流行地区毒株的变异特征,我国主要流行毒株的流行和进化,早期感染准种的变异和进化,pol区保守诊断比昂为的筛选和确定获得大批高质量HIV毒株全长基因组合长片段序列,含有大量变异和生物标志的信息,为疫苗设计,诊断提供了基础。今后工作打算解释全国范围内HIV毒株的进化和传播规律,研究基因变异与功能的相关性、病毒基因变异与功能的相关性、病毒基因变异与宿主的相关性、产出更多诊断、免疫等的生物标志、建立开放数据库系统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共享。
最后,特别感谢一线从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集的同志。
邢辉对耐药检测技术的研究的分题进行总结,任务书上的全部指标都超额完成,除任务以外还出版一本书。耐药发生课题共调查了全国9个省10个现场,了解各地区耐药率的差别,了解了耐药发生的影响因素,了解耐药与死亡的关系;耐药传播对WHO提出的耐药监测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了WHO的监测方法建立了适合我国的方法;并进行了关键技术的优化和处理,标化ih-house方法的扩增率略高于viroseq的方法;并建立了新型表型检测方法和重组病毒技术。
佑安医院的陈德喜教授汇报了佑安医院的工作。1. 以5-LTR-PBS RNA序列为模板的体外反转录体系,利用T7转录酶体外转录获得的tRNA-SS 为引物,体外直接利用血浆中病毒的RT酶进行反转录,再利用针对5-LTR-PBS cDNA的引物和探针进行实时定量PCR来检测HIV的RT酶活性。首次利用qRT-PCR技术在体外进行了HIV的RT酶活性水平和抗逆转录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简单,易于操作,便于推广。2. 我们已经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成功构建了可用通过位点识别重组的表型耐药检测载体(pcDNA6.2-gagpol,pNL43-ATTR),该重组系统仅仅经过两次简单的反应就可以将耐药片段正确﹑快速地插入到假病毒骨架质粒中,解决了传统耐药检测重组难的问题,而且大大节省了表型耐药检测的时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临床应用前景。3. 构建的重组假病毒,已申请专利。
中国医科大学的张旻教授汇报了项目的完成情况,完成了二线抗病毒药耐药性调查,完成了89例病人的18个月随访;开展了耐药表型检测方法研究;分离了耐药性毒株。
军科院的李韩平汇报了耐药基因型检测技术研究完成情况。1. 提供项目内统一使用的耐药基因型检测试剂,使不同省获得的结果具有可比性。2. 标化HIV耐药检测In-house方法,建立规范的SOP。3.评估国内HIV耐药检测In-house方法的敏感性与准确性。
 上海市CDC的钟平教授汇报了HIV基因变异研究完成情况。 1. 完成了广西、河南和25个病例。每人4-5份系列血液样本env、 gag、 pol准种序列的测定和分析;2.完成了广西500例,河南700例样本env、 gag、 pol全长基因序列的测定和分析。
性艾中心的何翔汇报了HIV基因变异研究的完成情况。1.完成300条HIV毒株全长基因片段扩增和序列测定; 2.描述HIV-1在我国的起源、传播和动力学; 3.重点地区HIV-1的流行史; 4.比较HIV-1毒株在不同人群中传播的遗传特征
中国医科大学的韩晓旭教授汇报了中国云南西部及周边地区HIV流行新特点项目的完成情况,获得云南HIV全基因组80条;获得云南HIV-1 感染者112例的病毒近全基因组序列87条, 5’半分子序列12条,3’半分子序列16条。
军科院的李林汇报了HIV基因变异研究的完成情况。1.分析方法建立(全长基因、三区基因、准种分析);2.标本收集;3.全长基因扩增;4.gag、pol、env基因扩增;5.HIV感染者体内准种分析。
军科院的刘永健汇报了HIV早期感染者体内病毒进化研究的完成情况,发现,1.北京地区的MSM人群的主要流行毒株以CRF01_AE为主;2.鉴定了北京地区的MSM人群早期感染者多数为由1个病毒建立的感染、少数由2个或2个以上病毒建立的感染;3.发现并鉴定了早期感染病毒准种序列之间的重组,证实重组病毒具有复制适应性优势。4.MSM人群中的founder virus中的CRF01_AE毒株gp120蛋白的糖基化位点数目、V1/V2、V4/V5和V3等可变区的肽链长度等方面均不存在传播选择现象;5. APOBEC蛋白和重组在HIV-1的早期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6.不同的早期感染样本的gp120基因呈现不同的选择压力,在不同的毒株中发现了一定数量的相对集中的正向选择位点分布区域。
军科院的陈立力汇报了云南和广西地区流行的HIV毒株关系研究的完成情况。发现,1.在大样本量、长基因片段基础上,对云南和广西的HIV-1流行毒株进行了较全面的基因变异和分子进化研究;2.描绘了两省(区)HIV-1基因亚型在地区、人群、传播途径等方面的分布特点;3.分析了主要亚型流行毒株的变异和进化规律;4.鉴定了大量新型重组毒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性艾中心病毒免疫室
                                                        2011年6月23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