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拟规定“艾滋病检测采用实名制”,随后,在卫生部例行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对此表示支持。关于采用艾滋病检测实名制,一时引发巨大的舆论争议,深圳媒体及专家对此也是高度关注。
近日来,深圳商报、深圳电视台第一现场、华夏之声等媒体先后到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访艾滋病专家,就艾滋病实名制检测的问题开展采访和报导。
同时,艾滋病防治专家也高度关注艾滋病筛查实名制。深圳市从2010年开始,已经实行艾滋病确诊检测实名制。两年来,主动到自愿咨询检测点检测的人数没有减少,全市主动、被动筛查的量每年稳步在20%以上,确认报告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也增多。专家认为实名制确认并没有影响到艾滋病的发现率等。
然而,确认检测实名制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初筛一定也要实行实名制。以深圳为例,2011年深圳全市筛查血液样本106万余份,确认病例1169例,阳性率0.1%,这就意味着99%以上都是检测阴性。初筛实名制意味着检测机构需要统计的信息大大增加,加大医务人员的工作负担,长此以往,医务人员很有可能会放弃一部分人员的检测,势必影响到艾滋病的发现。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是被检测者口头报告个人身份信息,这个信息很可能不是真的信息,如果需要提供身份证的话,会给参加检测的人带来诸多不便。对他们来说,由于一个普通的检测,而且是检测一个大众歧视度很高的疾病——艾滋病,那么可能相当一部分人将放弃检测。专家认为,由于初筛的结果99%以上是阴性,实在没有必要初筛就实行实名制。打个比方,如果乘坐公交车同乘坐飞机、高铁一样需要身份证的话,势必会造成极大的不便,推广公共交通的措施可能会造成相当的影响,部分人可能就不会选择公共汽车了。
深圳市的例子也可以很好说明问题,做了初筛阳性后联系不上的、不愿意确认的检测者是极个别的,做好咨询服务、强调保密等措施才是真正的关键,毕竟他们参加检查也是为了得到最终结果的。综合分析我市的实际情况,我市专家认为:我市暂不实行艾滋病检测初筛实名制,但艾滋病确认一定要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这个一定要实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