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艾滋病防制艾滋病防制 

2005年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报告

信息来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1-04-28 【字体: 视力保护色:
      至2005年底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设立国家级监测哨点329个,其中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120个,暗娼哨点66个,吸毒者哨点77个,长途卡车司机哨点25个,孕产妇哨点37个,男性同性恋者哨点3个和嫖客哨点1个。除1个长途卡车司机哨点和2个孕产妇哨点未开展监测工作外,上述7类人群哨点共监测93067人,发现HIV抗体阳性者1770例。
    监测结果显示,目前性病门诊就诊者和暗娼HIV抗体阳性率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均在1%以下,发现HIV抗体阳性的哨点数占同类哨点总数的比例约25%~30%,发现HIV抗体阳性的哨点省份不断增加。在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中,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检出HIV抗体阳性者,局部地区性病门诊就诊者和暗娼中HIV抗体阳性率已呈现上升趋势,部分新增哨点检出了HIV抗体阳性者。在部分长卡司机哨点中间断地、极少量地发现HIV感染者。表明尽管在我国性乱人群中HIV流行水平仍很低,但HIV波及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局部地区经性传播的流行强度也在增加。暗娼中从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现较明显的下降,每次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现上升的趋势,提示宣传教育及干预工作可能在发挥作用。但是在部分省份,如广西、湖南、重庆等省,部分暗娼伴有吸毒行为,尤其是注射毒品行为,检出的HIV抗体阳性者也多有吸毒史或静注吸毒史。因此,应加强对这些具有双重身份的高危人群的干预,降低其在艾滋病传播链中的桥梁作用。
    吸毒人群HIV感染水平较高的仍然集中在部分吸毒严重的省份,如新疆、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和湖南,阳性率高于20%的哨点全部集中在这些省份,并呈现在这些省份范围内扩散的趋势。监测结果显示,约72.7%的吸毒者哨点检出HIV抗体阳性者。与2004年(74.0%)相似。1995年建立哨点时检出HIV抗体阳性者的吸毒者哨点比例为0.0%(0/8)和12.5%(1/8),1998年为63.2%(12/19)和57.9%(11/19),2001年为62.5%(15/24)和87.0%(20/23),2003年为78.7%和76.6%,HIV在吸毒人群中的流行地区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云南、新疆逐渐向周边省份扩散。目前东部、中部省份(浙江、福建、海南和河南)均在吸毒者中发现HIV感染者,但是多数都处于中低流行水平。全国仍呈现集聚性流行的特点。吸毒者静注毒品和静注吸毒者共用注射器的比例多数较高,总体水平仍呈缓慢上升的态势,说明干预工作仍然很艰巨。
    14个省份设立了孕产妇哨点,有7个省份都检出了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仍处于低水平,仅个别哨点超过1%,如河南、新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建议在这些地区加强监测,有针对性的开展阻断配偶间传播和母婴传播的干预活动。
    从2005年开始,男性同性恋人群监测哨点由1个增加到3个,安徽合肥HIV阳性为3.3%,河南郑州和黑龙江哈尔滨阳性率均低于1%,结合其他流调的资料和既往数据,该人群中HIV的传播尚不十分清楚。但是,该人群中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仍很低,提示存在可能进一步传播的危险。
    综上所述,我国艾滋病的流行仍呈蔓延扩散的趋势。HIV在吸毒人群中广泛传播,流行地区仍呈现集聚性特点,但是范围和强度在逐渐加大,不安全吸毒行为呈缓慢上升趋势;多数地区经性传播虽处于低流行水平,但流行范围和强度在逐渐加大,不安全性行为虽呈现出下降的势头,但安全性行为比例仍然很低,尚未形成保护屏障;部分省份暗娼人群和吸毒人群的交叉,将可能增加高危人群传播的危险性;母婴传播已在河南、新疆、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市的部分地区出现;男性同性恋人群HIV/AIDS流行状况尚不清晰,安全性行为的比例仍很低。我国艾滋病流行形势依然非常严峻,迫切需要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扩大干预工作的力度和强度,控制HIV在我国进一步流行。
(来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病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