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健康U站 > Z

蚤叮咬

信息来源: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4-06-0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类别:
    寄生虫病
疾病名称:
    蚤叮咬
简称:
    蚤叮咬
病原虫:
    蚤
概述:

    臭虫白天躲藏在床缝或床垫、帐角等处,夜晚爬到人的皮肤上吸血。臭虫在叮咬吸血时,可放出一种扩张血管的刺激性物质,引起瘀点或瘙痒性风团,常排列成行。蚤中刺人的主要为人蚤,叮刺皮肤时,其口器分泌的毒液,可刺激皮肤引起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机体对跳蚤叮咬后的反应常因人而异,有的被叮咬后可无任何反应,有的可发生红斑、丘疹、风团,局部皮肤红肿剧痒,损害中央可见针头大紫红色斑点,是叮咬的痕迹,有的可在红肿表面出现水疱。皮疹多发生于腰部、腹部、小腿等处,呈线状或成群的排列,儿童的损害症状常更显著,呈丘疹性荨麻疹的表现,自觉奇痒难忍,由于搔抓常见抓痕、血痂或继发感染。


治疗和预后:

    对叮咬部位的皮肤主要是止痒消炎,可涂搽各种止痒药水,如1%酚或薄荷炉甘石洗剂,5%樟脑醑、清凉油和市售的皮炎药水。皮疹广泛或反应较重者可给予抗组胺药或皮质类固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