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健康主题 > 健康U站健康U站 

肝吸虫病

信息来源: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布时间:2014-06-03 【字体: 视力保护色:
类别:
    寄生虫病
疾病名称:
    肝吸虫病
简称:
    肝吸虫病
病原虫:
    华支睾吸虫
概述:

    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是由华支睾吸虫寄生在人的肝胆管内所引起的肝胆病变为主的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当前我国最严重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


流行特征:

    华支睾吸虫主要分布在亚洲,如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和东南亚国家。在我国除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等尚未报道外,已有25个省、市、自治区有不同程度流行。据1988~1992年全国寄生虫病调查报道,全国平均感染率为0.365%,平均感染率最高的为广东省(1.824%)。因该病属人兽共患疾病,估计动物感染的范围更广。
    华支睾吸虫病的流行,除需有适宜的第一、第二中间宿主及终宿主外,还与当地居民饮食习惯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


临床表现:

    华支睾吸虫病的临床症状轻重悬殊很大,轻者常毫无症状。一般病例大多呈消瘦、倦怠乏力、食欲减退、腹泻(时断时续,或成慢性)、腹痛、腹部饱胀等慢性消化道症状,体格检查可见60%以上的病儿有肝肿大,肝区压痛不明显或有轻度压痛。部分病人出现浮肿、夜盲及不规则发热。重度感染者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全身浮肿、腹水、脾大、贫血等类似肝硬变的症状,或营养不良、生长停滞等发育障碍的症状。少数病例因一次大量感染,可出现寒战、高热、肝区疼痛及轻度黄疸,血转氨酶升高,血象嗜酸粒细胞显著增高等急性华支睾吸虫病症状。有胆道感染及胆结石等并发症时,腹痛、黄疸均较显著,但儿童比成人少见。


治疗和预后:

    (一)病原治疗吡喹酮是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为广谱抗蠕虫药,毒性低,吸收、代谢、排泄快,对华支睾吸虫病有肯定而满意的疗效。治疗剂量,无论感染轻重,以25mg/kg,短暂,可有头痛、头晕、腹痛、腹泻、恶心、乏力等,一般治疗剂量对心、肝、肾均无明显影响,个别病人可有心律失常、早搏等,治疗前宜做常规心脏检查(包括心电图),心功能不良者慎用或剂量酌减。此外,丙硫咪唑于本病也有较好的去虫效果,剂量每次10mg/kg,2次/d,连服7d,可获满意疗效,但疗程较长。短程治疗可选用总剂量60—84mg/kg为,分3天服用,效果亦佳。本药较吡喹酮副作用更轻,停药后自行缓解,驱虫更为安全。
    (二)对症和支持治疗。对重度感染有较重营养不良者,应加强营养,给予高度蛋白高热量饮食,少量多餐。如患者消化功能不好,不能接受过多饮食则考虑静注葡萄糖液、复方氨基酸、水解蛋白等以供应热量及补充蛋白质。肝功能明显损害者,使用护肝降酶药物保护肝,待情况好转后方予驱虫。合并胆道细菌感染时,加用抗菌药物。若合并胆总管狭窄梗阻、胆石症、则予手术治疗,术后予以驱虫。影响预后的主要的主要因素有:1感染的虫数;2重复感染情况;3治疗情况。轻症患者如不再重复感染,经治疗后预后良好。重症患者甚至已发展至肝硬化者,如能避免重复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病情及肝病变均可获得明显好转。并发胆囊胆管炎、胆管阻塞者,如及时治疗,预后亦良好。合并病毒性肝炎时,肝炎症状常常较明显,病程迁延,肝功能恢复较慢。


预防:

    认真做好卫生宣传教育工作,让人人皆知不吃未经煮熟的鱼或虾是预防本病最简单而有效的措施;加强粪便管理,使未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粪或猫、狗、猪等粪便不进入水;在流行区对居民进行普查普治;对猫、狗等家畜不喂给生鱼,有条件者予以驱虫。


分享到: